昨日,武大教4楼,2011年自主选拔录取面试现场。
“你是哪个省的?”“广东。”“你刚才说将来想读历史专业,为什么有这种想法?”武大王建波教授问学生。“人可以残疾,如司马迁;人可以困窘,如陈寅恪。但人不可以被打倒。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我的理想和抱负,我每想到这句话就热血沸腾。我立志做个史学研究者。”
“500多年前,明朝一位叫万虎的小官吏设计制造成一种会飞的‘飞龙’火箭,结果是万虎和飞龙都粉身碎骨,而今天人类终于有了载人航天飞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武大博士生导师谈广鸣问学生。该名学生娓娓道来,从万虎谈到美国的莱特兄弟、德国人发射的V1、V2火箭,到中国的“神七”。 “那么,最后,请你用一句话总结下你的感悟和观念。”“就像鸟儿不能没有翅膀,人类也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总是超越现实、变成现实,推动着人类的发展。”听到此,谈教授脸上露出了微笑。
每个考场4位评委,2位是文科教授、2位是理科教授。考生每组4人,轮流与4位教授交谈,每人限10分钟,约40分钟结束一组学生的面试,评委从语言表达能力、知识面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兴趣及特长三个方面分别给出评分。“民生”、“房价”、“高铁”、“日本地震”甚至“龚琳娜”等词从评委和考生口中不断蹦出。
武大生命科学院副院长王建波教授说,从整体情况看,这些学生大多不是“死读书”的那种,知识面较宽,思维比较活跃。他强调;“一个人基础厚实才能走得远,文科生应懂点自然科学知识,理科生应该有人文素养。武大就是要招收这种基础扎实、文理兼长的综合素质强的学生”。
武大外语学院李庆生教授的印象是:这些考生反应敏捷,而且思路开阔,比较有主见。
全程参与面试的武大监察部刘继强老师则对考生们的交际能力赞叹不已:“考生们昨天才来报到,彼此互不认识,今天大家就混熟了,比我们那时候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