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鼓楼法院未成年人缓刑对象座谈会上,这名少年的父亲说,如果不是法官多次与学校沟通,让学校接纳这个孩子,很难想象他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感谢给他儿子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小东回忆说,两年前暑假期间,他与小伙伴相邀去超市打工体验生活,后来参与了一起团伙抢劫案,在该案中他被安排去为其他人把风,就这样他想都想不到自己迷迷糊糊就坐在了被告席上。经过庭审查明案件事实后,法院考虑到他情节轻微,经过慎重考虑对他处以缓刑。当时,他觉得这辈子都完了,没办法读书了。后来法官一直到他原就读学校做校方工作,为他争取再读机会,家人也一直鼓励他一定要重新站起来。最后学校在法官努力和家人的恳求下终于同意让他重新返回校园读书(本来是要开除他的)。当他回到学校时,已临近中考
此间,经过努力他终两个月,于考上高中。
一些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专家称,未成年人一旦犯罪被判刑,几乎都会被学校开除,这些孩子当中很多人又重新走上犯罪道路,希望有关部门能做一些制度上的保障,让学校重新接纳这些一时失足的孩子,而不是孩子一犯罪就开除,这种放弃的做法不仅对他们个人和家庭不利,也对整个社会极为不利。
据了解,鼓楼区法院近年来推行社会调查员制度,委托鼓楼区团委安排社会调查人员在庭审前,就未成年被告人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实施犯罪前后表现进行调查,形成报告,法官以此作为量刑的一个参考性情节。宣判后,社会调查员继续回访跟踪这些青少年,观察他们的改进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这一制度让法官能清楚了解这些孩子的成长轨迹,更有利于孩子改过自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