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高考(微博)惹的祸
2011年,广东省叫停奥数。广州市的小升初及初中升高中考试已取消了奥数加分。
但目前,少数学校升学考试、联考甚至普通测验中出现奥数题的不规范办学行为仍时有发生。
一位不愿具名的教育界人士坦诚相告,奥数“余孽”的彻底清除需要时间,毕竟它影响了中国教育多年。
亮亮告诉记者,她有一个偶像姐姐在学校成绩拔尖,从来没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奥数培训班。然而,在参加郑州某中学的择校考试时,第一轮就被刷下来了。
“姐姐成绩很好,要是没奥数,她肯定能考上的。”亮亮说的时候,撅着小嘴。
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校长说:“择校考试时,奥数是学了不一定行,但是不学肯定不行。”
僧多粥少,郑州数量不多的几所好初中成为家长和孩子呕心沥血争夺的对象。
郑州某小学肖校长告诉记者,想考上好初中,学习奥数已经成了一种规则。她的女儿原来也不参加奥数培训班,但最后还是不得不去校外花钱学奥数。
肖校长还告诉记者,小学学完奥数还不算,到了中学还得学。
记者了解到,河南取消了奥数的保送制度,改为高考加10分,但获得奥数的一等奖并进入国家集训队的学生仍具保送资格。
郑州师范学院数学系书记邵君舟说,上述政策对很多学生和家长有相当的诱惑力。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加10分或者保送都可能是改变孩子命运的一次机会,为了孩子的将来,逼迫孩子学习奥数还是值得的。
郑州某小学李书记给记者讲了当下学校的无奈。他说,学校采用人为增加难度的方式考试,也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对于学校来说,无论初中还是高中,升学率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指挥棒;同时,它还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
青岛市的李老师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奥数学习要看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数学学习能力,喜欢数学且学习较好的可以通过辅导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学习有困难的还是应该以基础性学习为主。盲目报班,可能会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因材施教,这是当下小学和初高中进行素质教育唯一的标准。采访中,老师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个词,他们最大的希望也在于此。
然而,高考指挥棒的存在,让他们的希望落空了。
“用处少,害处多”
一位参与奥数培训的老师表示,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设计,奥数在3%的感兴趣学生中,还是能发挥一定作用的,但对大多数不感兴趣的孩子来说,不仅没用,反而有害。
郑州某高校从事数学研究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每年都会冒出奥数比赛成绩相当突出的学生,但这些孩子中,没走出一位数学大师,这值得深思。
现在北京某重点高校学习的小钱,专业是计算机,曾经参加过奥数培训班,当时的成绩也不错。以前,他一直认为培训过的奥数会在大学很有用处。直到他进入大学后才发现,一点都用不上。
郑州某高校数学系书记给记者讲了一件事。他发现,有个学生整天死读书,成绩还是不好。经过了解发现,这名学生曾多次参加过奥数方面的培训班。现在,这个孩子还把自己和其他学生隔离起来,不与同学交往。
马女士也告诉记者,亮亮的同学中,也出现了几个木讷、没礼貌、不愿意与同学交往的孤僻孩子,这些孩子均不同程度地参加过奥数培训班。
“说实话,我也害怕亮亮将来会这样。”马女士为此忧心忡忡。
退一步说,奥数对小升初到底有没有用,能保证孩子上好的中学吗?
某培训机构人士给出的答案是保证不了,只能看孩子的具体情况。除奥数成绩外,语数外成绩也得好,才能被好中学看上。
广东省叫停奥数后,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2014年取消高考奥数加分,除少数家长感觉失落外,不少学生和家长都表示支持。甚至有家长欣喜地表示,“奥数疯”终于可以结束了。
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小学五年级教师林美娟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奥数只适合部分孩子,如果那些孩子对数学很感兴趣,可以学奥数,但不赞成普及。林美娟的孩子也学过,只是没有坚持,“孩子不愿意,我就不勉强了”。
然而,作为奥林匹克竞赛、各级科技创新竞赛的获奖大户,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颖民坦言,加分项目“瘦身”,对少部分学生而言不是个好消息。他表示,该校的奥赛班还会继续办,因为这是一个人才培养试验班。但他也承认,奥数的开办不具备普遍意义。
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奥数仍是“成功的阶梯”。“全省60多万人高考,一分就差几万人。不让孩子学奥数肯定是吃亏的。”广州谢女士的女儿正在上初三,她表示会让孩子继续上课外奥赛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