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上,一位妈妈带着生病的女儿和她的玩伴在市场旁的药店买药。
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些家长更是无暇顾及。8年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在这里建起了“四环游戏小组”,以公益的模式,为这里的流动儿童提供学前教育。不过,因为安保等问题,游戏小组屡次被叫停。如今这一教育理念虽被教育部门认同采用,但游戏小组的身份问题还是悬而未决。这些市场内的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同样面临着未知数。
天宇的父母1997年就从河北保定来到北京,如今在市场上打理着一个摊档,主营小家电。天宇刚满月就被接到了北京,和父母一起生活。妈妈说天宇特别机灵,平常自己在手机里找不到的程序,天宇一会儿就翻腾出来了。
“小白一共有20部手机,小明拿走了5部,小光拿走了3部,小红拿走了1部,还剩下几部手机?”隔壁摊位的叔叔经常教天宇数学,并给他出一些算术题,天宇听到题目后兴奋地爬到自家的玻璃柜台上,仔细地数指头。手指头不够,他就脱了鞋,掰着脚趾头一个个地算。
天宇还有一个18岁的姐姐,之前也在北京读书,因为不能在北京高考(微博),初一时不得不被送回老家读书了。
15岁的晓虹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他的父母16年前从老家山东聊城来到北京,现在在市场上做鸡鸭肉类生意。晓虹出生在北京,3岁时在老家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一直和父母生活在北京,目前在著名的北京四中念初中。晓虹的父亲边处理着手上的鸭子边说,晓虹平时考试都在98分左右,总分几乎每次都是全班第一。只要有时间晓虹就会到市场来帮忙干点活,在家里也喜欢帮着做些家务。
晓虹还有一个17岁在四川绵阳读设计专业的姐姐,前些天放暑假后,姐姐也来到了北京,一块帮着父母打理生意。
和市场上很多出生在北京,在北京念书、长大的孩子一样,晓虹的家人如今最担心的也是他的高考问题。虽然晓虹在北京的重点中学读书,成绩也不错,不过,面临着外地户口不能在京参加高考的难题,“两个地方的教育环境和模式都不太一样,考试的内容也不一样,我们不知怎么办”。
对于这样的问题,晓虹只有沉默。他说,他喜欢北京,因为在这里做什么都很方便。(实习生赵迪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