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2)日,南岸国际会展中心,招聘会现场能看到不少家长的身影。 记者 黄宇 实习生 高振波 摄
90后的蜕变
自我:
他们曾经个性张扬
爱追星爱上网,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叛逆,有些还爱穿奇装异服。
自立:
他们后来学着长大
进入大学校园开始独立,朋友很多但对未来迷茫,有些消费观念依旧很强烈。
自荐:
他们现在要闯社会
开始步入社会,自信又脆弱,有些默许家长陪同求职,想被认同却仍有些怕。
陪同孩子应聘,为其把关首份工作,成了一些父母本能的选择,可这样的关爱却有可能耽误了孩子。昨日,2012年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暨现场招聘会在南坪会展中心举行,102家企业提供了1500余个岗位,吸引了3000多人前来应聘,应届生达到了6成———他们绝大部分都是90后。由于对子女求职放心不下,一些家长陪同前来,让不少招聘企业说“不”。
谁来找工作?
孩子在一边,家长问不停
今年是90后学子首次大规模毕业,面对职场,不少父母选择了与孩子一起上阵。
穿着红色的圆点裙,左手腕和脖子上都戴着纯金的细链,李婷在一家服饰有限公司的招聘点前,拿着应聘表犹豫不决,身旁的母亲正认真问着招聘人员工资待遇、上班时间、发展前景等问题。
“我们招聘的导购底薪是1200元,还有销售提成,业绩不同提成比例不同。”招聘专员周小姐说。“那你们在哪些商圈有店呢?”“每个商圈都有。”“上班时间还是比较长哦?”“我们会安排轮班,还提供吃住。”问了半天,李婷在母亲的授意下填了应聘表。
“我专科毕业,学的是室内设计,只是实习的时候当过收银员。”1990年出生的李婷带着学生的腼腆,向记者介绍情况。还未说完,她母亲就接过话说,前段时间孩子忙着学车,才开始找工作。对于自己陪同的原因,她说,现在招聘骗子多,来给孩子把把关。
企业咋想的?
父母陪同的,不会给机会
“才毕业的学生,吃点苦没什么,我们也愿意让孩子吃苦。”站在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的招聘台前,穿着白色上衣的吴女士笑着说,儿子黄剑毕业于国内一所重点大学化工专业,这是回重庆后第一次参加招聘会。
黄剑说,他试过在网上给大型的化工企业投简历,不过都没有回应,这次招聘会规模大所以想来试试。
在得知这家公司位于茶园,上班比较远、轮班比较辛苦后,吴女士还是犹豫了,最后拉着孩子离开。在他们身后,人事主管吴芳轻轻地摇了摇头。
吴芳说,家长陪同前来,他们可以理解,也并不会特别反感,但会注意在交流中孩子的表现。这位求职者在求职中一句话都没说,全由她母亲在主导询问,而且母亲干预性很强,孩子几次想说都会被她抢白,“这种缺乏独立性、娇生惯养的学生是绝对不会招的。”
记者询问了十几家应聘企业,他们都表示,对于父母陪同前来的求职者,基本不会给面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