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关注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外来人口集中的城市,决策思路颇为一致,即设置较高的门槛,“先放开一个小口子”
广受关注的教育部异地
高考
方案近一段时间以来消息频出。
但《财经》记者从多个渠道获得的消息显示,尚未公布的异地高考方案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只是一个指导性的文件。
7月5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透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就读地参加高考的政策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准,并将适时公布。
日前,教育部又公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专门以一个章节论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提出:“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推动各地制定非户籍常住人口在流入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省内流动人口就地参加高考升学以及省外常住非户籍人口在居住地参加高考升学的办法”。
这些不断释放出的信息燃起了众多外地考生和家长的希望。
而《财经》记者了解到,异地高考方案目前只是原则上要求各地“必须放开”,具体如何放开,由各地根据自己的资源承载能力等因素自主设置条件。
“这相当于把大门打开了,但里边还会有很多小门,小门的门槛怎么设,地方说了算。”一位接近教育部的人士说。
设立门槛
这份至今未露真容的文件,由教育部与国家发改委、公安部、人社部共同研究制定。
知情人士称,早在4月份时,教育部就将方案报给国务院并获得批准,本应于上半年公布。但是决策者认为,面临高考时马上公布,相关政策不但在今年高考来不及施行,反而会引起较大争议,故而推迟到下半年发布。
“文件很短,只有几百字,并没有实质性内容。”上述接近教育部的人士说,文件只是原则性地要求各地放开异地高考。
目前,各地具体的方案尚未成形,而上海可能会先行。
可以确定的是,2013年高考将会适用新方案,这位人士表示:“舆论压力已经难以承受。各种形式的上访每天都在发生。”
《财经》记者了解到,最受关注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外来人口集中的城市,在决策思路上颇为一致,即设置较高的门槛,“先放开一个小口子”。
5月,上海教委主任薛明扬公开表示,随迁子女有限定,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前提必须家长是进城务工人员,所以必须要考虑有固定的工作岗位,对这个城市有很大的贡献,交纳了社会保险这一类的。”薜明扬说。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放行异地高考最可能的路径,就是与各地的户籍制度改革相挂钩。事实上,上海已经有所尝试。
今年的秋季高考,上海将非户籍人口在沪报考对象扩大到了人才类居住证的范围。凡持有效期一年以上引进人才类《居住证》A证(国内引进人才)和B证(国外引进人才),且居住证至2012年6月7日仍在有效期内的家长,其子女在沪读完高中并毕业后,可就地参加高考。
根据上海市的政策,符合人才类《居住证》申请条件者,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者特殊才能的国内外人员,并以不改变其户籍或者国籍的形式来上海市工作或者创业为前提条件。
到2011年9月,上海共有37万人办理了人才类《居住证》,不到上海常住外来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同期,常住上海的外地人口多达897.7万人。
自2011年9月后,上海市将申办人才类《居住证》条件放宽到了专科,但申请者仍必须符合上海市紧缺急需专业类别目录要求,主要包括在沪金融要素市场、贸易重点机构、航运重点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化等重点领域里紧缺的人才。
此外,还有42类“高技能人才”不受学历限制,在与实际用工的用人单位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后,即可申办人才类《居住证》。
与庞大的外来人口相比,符合以上要求者仍然是极少数。
熊丙奇认为,异地高考方案出台后,上海仍然会遵遁“适当解决,但对当地不会造成太大冲击”的原则,放宽尺度不会比现行政策更大。
北京市教委一位内部人士也透露,北京市的方案也可能采取工作居住证加学籍年限为门槛。
1999年,北京市实行“工作居住证”制度,俗称北京“绿卡”。持有绿卡者,子女在幼儿园至中学阶段入学,可享受北京市民待遇。
2003年6月,北京市出台《关于实施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制度若干意见》,明确规定:持《工作居住证》满三年,经聘用单位考核推荐,并符合年度人才开发目录要求的,可申请办理人才引进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