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的“尖子生保卫战”
与上述“掐尖大战”身处暗处稍有不同的是,安徽省五河县部分中学的“尖子生保卫战”甚至走到前台。
今年,五河县的部分中考考生直到被高中学校录取时也不知道自己的考分是多少。这种考分“被保密”的潜规则虽然饱受考生家长诟病,然而,在部分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看来,这实属无奈。
中考过后,当安徽省大多数地方的中考学生均能通过网络或者电话声讯台查询到自己的考试成绩时,五河县的部分中考考生却无法得知自己的考分。直到7月8日,焦急的考生才可以在县教育局查到考分,而这时早已过了大多数外地“知名高中”的招生报名时间。
面对学生家长的质疑,部分中学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均表示,的确是有着防止尖子生去外地中学读书的考虑。据五河县教育局一位负责人透露,有一年,全县700多名600分以上的考生中,有290人选择到外地上学。
“尖子生都被挖走了,五河县的教育以后还怎么办啊?”这位负责人有着与合肥六中老师同样的担忧。
据了解,五河县为了防止尖子生流失而被迫对中考考生的分数进行保密的做法已经不是第一次。尽管这样,五河县每年仍然有不少优秀初中毕业生选择到外地读高中。为能尽量保住优质生源,在五河县,甚至连“初中校长实名制推荐”这样的举措也已经在今年开始实施。
“五河县2012年高中招生办法”公布的内容显示,该县五河一中、二中第一阶段录取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录取,名额共计有600多人。各中学根据分配名额,实行校长实名诚信推荐“直升生”,推荐生仍需参加“监测考试”,成绩合格方能被录取。
据五河二中一位老师透露,在这样的“新政”下,极少数初中二年级学生也可以被高中学校录取,“违规也没办法,一切都是为了生源嘛”。
高中招生 “ 马太效应 ” 明显
站在任何一所学校的角度来看,争取优质生源似乎都是理所当然且无可厚非的。
合肥八中校长王建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创办“资优生班”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校不是戏园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但他同时对该校创办“资优生班”进行辩解:“请给教育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相信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在很多社会人士看来,他们所担心的并不是个别“精英学校”的“精英教育”,而是全社会普遍要求竞相争办“精英教育”给教育生态带来的影响。
据了解,合肥一中和合肥八中在推出“神童班”之前均做过较长时间的调研,其改革方案甚至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默许,最后之所以停办,正是担心其它学校争相模仿的缘故。
7月23日,安徽省教育厅公布了30个教育改革项目,其中“所有的省示范高中招生计划全部分配到初中学校”这项改革被视为“引导义务教育阶段生源合理分布”的一项重要举措。不过,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学校来说,如何切分名校优质生源的蛋糕,仍然是一个有待探讨的话题,并且这种探讨更加具有现实且急迫的意义。
“在一些县城,尤其是乡镇的高中,高考能考上‘一本’的学生已经越来越少。”一位从事多年教育管理工作的教育人士告诉记者,越好的学校,越容易招到优质学生,越差的学校,越招不到学生,高中招生的“马太效应”已经十分明显。
由于担心这种“马太效应”会让自己的学校在竞争中败下阵来,一些学校“不惜代价”招收优质生源。对于中考分数排名靠前的学生,很多学校均开出非常优厚的“上学条件”:从免除三年学费到赠送四年大学费用不等。
一位学生家长因此感叹:“成绩好的学生能够上好的学校读书,有钱的可以‘买’到好的学校上学,剩下的那些成绩中等的、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与他们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