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南方学院的铜像广场
羊城晚报记者 林世宁 实习生 徐洁芳
通讯员 秦云周 魏晖晖
7月29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正式公布了今年二B批次院校录取情况,名牌高校独立学院与纯民办院校生源冷热不均的情况再度出现,同为民办院校,独立学院享受着母体学校的光环,轻轻松松便可吸引大批优质生源。独立学院距离真正独立还有多远?记者采访了省内多所独立学院,皆表示没有独立的计划,仍难舍母体的“温暖”。
省内:
独立学院“大树底下好乘凉”
招生基本与母体高校的知名度成正比
今年省内二B院校录取的冷热不均现象非常明显,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已经连续七年蝉联广州地区二B院校文、理科投档线头名,最高分考生甚至超过二A线40多分;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等,招生情况也非常火爆,分数线远超二B资格线。与此相对,省内参加二B批次录取的三所纯民办高校,无一录满,录取情况较好的广东培正学院,也只完成了文、理科计划的93%左右。
当然,独立学院也并非都是人人争抢的“香饽饽”,省内多所独立学院也存在断档状况。总体而言,排除地域的影响,独立学院的招生基本与母体高校的知名度成正比,有教育界人士直白地说,“妈强,儿子就强,大树底下好乘凉”。
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独立学院独立颁发学位,已经宣告其迈出了独立的第一步,但是省内各独立学院基本都没有正式独立的计划,大家仍处于观望中。据了解,广东省内的独立学院成立高峰在2005-2006年,时间不长,多数仍在努力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南方学院曾针对大一新生做过一个调查,有23%的考生明确表示报考南方学院就是冲着中山大学四个字来的,一旦脱离母校,招生可能会受到重大影响。
省外:
独立后招生未受大影响
只要办学质量有保障,还是有考生“买账”
纵观国内,东北、江浙、湖北等地区都陆续出现了独立学院脱离母体正式独立的案例,其中2011、2012两年宣告正式独立的院校便已达到了18所。
这些院校的招生是否受到影响?以在广东招生计划较多的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为例,2011年该校在广东录得文科生106人、理科生40人;今年该学院独立成为三亚学院,在广东录得文科生89人、理科生50人。而原武汉大学东湖学院虽然已经独立,但在广东依然可以录满,而且分数线较高。事实表明,独立学院即便脱离了母体,只要办学质量有保障,还是有很多考生“买账”。
猜测:
独立学院或有三条出路
独立办学、回归母校成二级学院或由学校来独立办学
独立学院有母体学校这个靠山,招生可谓受益匪浅,有纯民办院校负责人无奈地说,“即便有心跟他们竞争一下,可无奈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独立学院究竟何时才能独立,还民办教育一个公平?据了解,广东独立学院资方与学校的合同一般都在十年左右,屈指算来未来几年便将有一批院校的合作协议到期。有学院负责人表示,按照教育部现有的政策,合同到期后将不可能再允许母校与资方按照以前方式继续合作,这将成为独立学院脱离母体的大限。
独立学院究竟有几条出路?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目前比较常见的独立方式是由资方接管,独立办学,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民办院校。此外,独立学院还可以回归母校,成为一个二级学院。但也有院校负责人表示,希望能由学校来独立办学,资方投资转债,由学校慢慢归还。
小链接
《26号令》规定独立学院自颁学位
独立学院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大量出现,一般是由企业与高校联合举办,本质也是民办教育,但却享受了普通民办院校难以企及的优惠条件———直接进入本科批次招生,所以独立学院又被称为是“第三世界”院校、民办教育的“富二代”。
2008年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26号令》)正式实施,规定自2008年开始,独立学院录取的考生都要由独立学院自行颁发学位证书,即今年刚毕业的这一届毕业生拿到的已经是独立学院自行颁发的学位证。虽然被“逼着”走出了独立的第一步,但省内各独立学院仍显得异常“淡定”,至今未见有独立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