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文将儿子接回家,让儿子“在家上学”,他的教育理念是在玩中学。周游 摄
一人太孤单 但家庭同盟难找
虽然目前陈继文夫妻俩还没有发现奥哥在家上学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但是他们也希望在深圳找到一些“在家上学”的孩子。他们希望,儿子在家能够学点东西的同时也不孤单。
永梅告诉记者,从现在孩子的表现来看,各方面都不错,由于平时带孩子到户外或游乐场跟小朋友玩,孩子性格外向,消除了当初怕孩子缺乏社交的担忧。“不过,孩子还是有点胆小,比如别人抢他的东西,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永梅说,“因为我们平时在家里就教他对人要有礼貌或者和小朋友交换玩具玩等,但是遇到强势的朋友,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陈继文夫妻经常上网查阅有关“在家上学”的资料,希望从成功的案例中获取一些经验。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纷纷出现了“在家上学”的现象,有的甚至出现“学堂”出现,但是夫妻俩在网上找了很久怎么也找不到深圳有类似的例子。“现在我们两个人带一个孩子,比较花费时间,而且有时候觉得孩子一个人比较孤单,如果有同样的家庭,我们把孩子聚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这样不仅父母更轻松,孩子学习也有伴。”不过,深圳的家长工作都比较忙,让孩子“在家上学”的现象还很少。
永梅说,夫妻俩打算让孩子“在家上学”两年,然后再让他进幼儿园大班,作为升读小一的衔接。“小学是一定要上的,毕竟这是目前我们国家的一个教育制度和模式,而大班是一个适应阶段,让孩子有一年时间去适应学校的氛围和环境。”夫妻俩表示,他们并不期望孩子“在家上学”能学到多少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些生活行为方式和性格的培养,“教会孩子最基本的真诚、善良、有正义感等,多陪陪孩子”。在他们看来,这种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做到,而学校教育是不可以替代的。
家长声音
“自己的小孩自己管不了”
由于不满幼儿园的批量化教育模式,近些年来多个地方出现了“在家上学”的案例。那么那些把孩子送上幼儿园的家长是怎么看待这种教育方式的呢?通过采访,记者发现虽然有父母支持这种开放式的家庭教育方式,但是大多数父母并不认同“在家上学”。他们觉得孩子“在家上学”会失去融入集体的机会,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
支持
孩子的天性得到发展
在网上看到陈继文不断更新的育儿日记,家住南山的李女士对夫妻俩非常佩服,并在网上“偷师”他们的育儿方法。她觉得,相比一些幼儿园的教育方法,陈继文夫妇对儿子的教育似乎要好很多。
李女士4岁的儿子正在南山一家民办幼儿园上小班,她没想到幼儿园学习完全就像在上小学。“老师每天在教写字、算术,布置的家庭作业也是写字、算术。”这样的超龄教学让李女士为儿子感到很难受,“我们做家长的真不愿意这么小的孩子就学这么多文化知识,同龄的小朋友都在学唱歌跳舞、出去玩耍、培养兴趣之类的,我们也希望老师从这些方面下手,而不是去教读书写字。”
李女士说,看到陈继文那种开放式的教育方式,她很欣赏,觉得只有这样教育孩子才能自由成长,天性也会自然发展,而不是一味地听老师或者父母的话。“看到孩子那么辛苦,她真的很想像奥哥的爸妈一样把孩子接回家。“但是我们平时工作很忙,自己也不是老师,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只好把他留在幼儿园,让孩子慢慢去习惯吧。”
反对
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
“孩子的交际能力、协作能力在集体里才能培养,没有集体的环境怎么培养呢?”刘女士的孩子4岁半,正在幼儿园读中班,她说即使学校再差也不会让孩子“在家上学”。刘女士觉得孩子应该要在集体里成长,父母在家里教只是单方面的传授,但孩子在集体里可以学习到如何与人相处,以后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以后上小学、中学和大学都是要在大集体里的,孩子交际能力可能会缺失,而在学校孩子的主动性会加强,不会什么事都依赖父母。”
肖女士的孩子两岁半上幼儿园,现在读大班。“在家里他会觉得谁都要听他的,但是在幼儿园里,他就会知道原来不是这回事。”肖女士说,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比较溺爱,孩子容易变得自私,在幼儿园可以让孩子明白如何尊重别人。“有时候他以为学校的玩具是他的,就拿回家来,我会告诉他这是学校的,是公共财物,不是你的私人财物。你拿回来要告诉老师,老师允许的情况下你才可以拿回来,但是玩完立马要还回去。”
温先生的孩子在读中班,他也觉得儿童主要还是要学习社交礼仪方面的知识,在心理上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早期教育还谈不上因材施教的问题,能够学一点礼仪方面的就可以了,知识方面等上小学后再去慢慢学。”
幼儿教育不是照搬小学的模式,也不是一味让孩子玩耍。 何俊摄
迷茫
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
除了担心孩子的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之外,不知道如何教孩子也是家长们把孩子送进幼儿园的一个重要原因。“我自己不懂怎么去教孩子,我觉得最好就是把他送到老师那里,在家他都不听我们的话,但是在幼儿园他听老师的话。到了培训班,他就跟着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学,他还是乐意的,所以我们就让他上幼儿园。”柯女士说自己经验不足,所以选择了让孩子上幼儿园和培训班。
“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说话孩子根本不听,只会发脾气,不知道怎么教。”说起自己的孩子,温先生显得有点无奈。他说,虽然现在的家长文化程度比较高,要在家教孩子的话还是有一定能力的,而且也需要很有耐性。
“在某些方面家庭教育比较有针对性,家长对孩子更了解,可能会比学校教育要好,但是孩子在学校有一个参照物,可与其他同学进行对比,这样孩子学习也有动力。”家长彭女士说,不管家长多用心,由于亲情的关系,在教育的角色上,老师的地位是家长所不能替代的,“很多时候孩子都不愿意听家长的,家长怎么去教,有的甚至就任由孩子随意发展,或者越来越宠坏孩子了。”
亚迪幼儿园王园长: 没上过幼儿园很难适应小学
“孩子‘在家上学’是没有什么益处的。”王园长说。相对于一些封闭性的幼儿园,在家上学可能更开放,孩子也可能从玩乐中发现一些探索,社会交往也会提高。但是,相比这一点,不好的地方反而会更多一点。王园长指出,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孩子一般都很难适应小学,“这是他们的一个共同性,我们幼儿园经常有一些没有上过幼儿园的插班生,这些小孩平时不爱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很难融入目前的教学生活中。”
王园长指出,幼儿教育或学前教育并不是照搬小学的学习内容,也不完全是让孩子去玩耍,它是一个培养孩子习惯、与人交流,以及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教育阶段。“而且不能太片面去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是一个群体,也是一个有社会交往需求的群体,而孩子更需要与人进行交往。”而家庭教育相对学校教育要封闭,容易让父母溺爱孩子,同时,有时会由于家长的忽视,让孩子出现很多安全事故,这也是在家上学带来的危害。
深圳大学学前教育系副主任陆克俭:
“在家上学”不应成潮流
陆克俭指出,出现在家上学很值得大家反思,这也说明目前中国的幼儿教育或者早教存在问题,不够多样化、也不规范。目前幼儿教育成为赚钱的工具,幼儿园不断让孩子报考不同的兴趣班,“给孩子的东西应该是最正确、最纯洁的,所以要再三筛选,而不是一味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母语还没有学好就学外语。”而且家长也把孩子当做大人的雕塑品,为了满足家长的愿望,让孩子学不同的兴趣,其实他们不知道,孩子很多兴趣不是终身兴趣。而且由于幼儿教育的不规范,中国的幼儿教育没有出现应对不同孩子的需求,这样一种有弊病的幼儿教育必定也会让不少家长不满意,探索不同的教育方式。
不过,“在家上学”是一种现象还可以,若成为潮流就不太好。在他看来,家长觉得孩子在集体中应该像在家庭中那样受重视这个出发点不对,小孩的成长不光只是父母的关爱,必须经过社会集体,必须走入社会化之路。“小时候只是在家里的话,交往的人少,社会交往必将受到限制,就算聪明,以后与人交往还是存在问题。”
作为国家的公民必须有相同的素养,这是家庭教育不能替代的,必须到学校大集体中去。家庭教师在国内还不能成为主导者,是一个教育的辅助者。而且,在家里教育孩子,很多家长没有专业的学科教学法,也带着情感、血缘去教育孩子,这样一来孩子能力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被摧毁了,给孩子带来压力。”而且教育孩子不是靠亲情,必须要严格,“亲情教育必经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他指出,孩子的学前教育应该以活动为中心,不能以知识为重要内容,进行感官教育,而不是视听教育。“家长要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各个不同阶段必须有不同方法,学前阶段就不能用小学教育的方法。”
与知识教育相比,孩子的健康、生命安全教育、卫生保健以及运动锻炼意识的教育更为重要。“学外语,念唐诗,舞蹈之类的,不是素质教育,而是一种技能,孩子没有从中得到美感和修养教育,这只是因为家长重视表明的东西,家长虚荣心得到满足,反而对孩子不是重要的,学会保护生命等重要的知识更需要家长去重视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