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了解到,北京地区从两三年前开始逐步推行“无纸化”阅卷,所有的判卷活动都在电脑上进行。每个老师只批改一张卷子中的某一两个题目,每一题最少有两个老师批改。“老师在判卷的时候都是随机的,不知道别的老师改这道题的时候给了几分。如果我们两个人给的分数之间相差超过3分,这道题就要交给第三个人重新批改。”
关于帖子上网友指责的“物理组支援生物组”,这位老师说“根本不可能”。在北京地区,各个科目的判卷地点是不同的,比如语文在北大改,数学在清华批,文理科综合中不同科目都在不同的地方改卷。
高考判卷的人员构成不同,包括中学老师、大学老师和一些在校研究生。“我认为这是正常的现象,毕竟考生的价值观是多元的,应该让不同的人评判。如果说担心阅卷研究生只拿钱不负责任,我觉得还是个别现象,毕竟他们也是从高考时期过来的。”老师说。
这位老师同时表示,高考阅卷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就自己二三十年的感受看已经在慢慢进步了。“从考试到出分数只有短短两周时间,留给我们判卷的时间最多一周。7天,7万多份考卷。我们都知道高考的重要性,只能尽力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