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女出生便遭遗弃 为上大学她打工挣学费
- 正文
-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 保存到相册
|
杨柳与养父杨德坤在一起 记者 蒋雨龙 摄 [保存到相册] |
商报见习记者 周舒曼
她,出生便被亲生父母遗弃,好心人将她抱回村里送给一家农户收养;他,和八旬老母相依为命,人到中年却突然捡到一个女儿,两个原本陌生的生命从此成了至亲。在万州百安坝,有这样一对父女,他们没有血缘关系,却相依相伴20载。如今,女儿考上大学,学费成了难题,但父女俩并不放弃。
脐带未断便遭遗弃
在万州百安坝天台社区6组5号,有一户姓杨的人家,58岁的单身汉杨德坤和20岁的养女杨柳相依为命。记者昨日来到杨柳家中,这间简陋的土瓦房除了床和书柜,没有任何家电设施,而由于年久失修,土墙已裂缝,屋顶瓦片也摇摇欲坠。杨柳告诉记者,自己20年前来到这个家中,从此有了自己的“亲人”。
1992年夏天,天台社区的村民程伯清在当时的万县城区捡到一个女婴,脐带都还没断。她实在不忍心,便将她带回村里,送给了同村38岁的单身汉杨德坤收养。突如其来的“女儿”改变了杨德坤的命运,他给女婴取名杨柳。“那时我一个月卖菜只能挣几十块钱。”杨德坤说,买不起奶粉,只能把米磨碎,熬成米羹喂她。杨德坤说,80多岁的母亲也忙上忙下照顾小杨柳。
二次生命充满关爱
虽然出生便遭遗弃,但乐观的杨柳并没因此心生怨恨。杨柳说,虽然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却得到了更多的爱。
随着小杨柳长大,杨德坤开始一边务农,一边外出打零工。杨德坤说,为了杨柳的学习生活,自己基本上是“零花销”,而现在年迈的母亲也将自己每月50元的长寿金攒起来给杨柳用。
为省车费走路上学
从小学到高中,杨柳都是走读,为了节省1块钱的车费,她每天早上5点多就要起床,步行40分钟去上学。杨柳说,由于第一年高考失败,她复读了一年,两年里,父亲每晚都会到学校门口接她放学。
懂事的杨柳每年暑假还会打工挣钱补贴家用。“服务员、洗碗工、发传单我都干过。”杨柳记得,高二那年夏天,她在一餐厅当服务员,月末领到600元工资,她高兴地跑去集市花30元给爸爸买了件长袖衬衣。
考上大学选报农学
今年6月,杨柳以538分被西南大学录取。说到自己选报的农学专业,杨柳坦言,农村的成长经历让她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我希望学到农学知识,再回到家乡服务。”杨柳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报答20年来养育自己的父亲和照顾自己的乡亲。
与其他孩子不同,高考完后的杨柳来不及放松,而是走上街头发传单挣学费。“发一天传单能挣50元。”杨柳说,她总是饿着肚子回家,不愿在外花钱买吃的。
女儿的懂事让杨德坤既欣慰又心疼。杨德坤说,眼看9月就要开学,但家里的钱凑在一起才3000多元,只有学杂费的一半。“就算找人借,我也要凑齐学费让她念书!”杨德坤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