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科学院的一份就业调查结果显示,在目前大学生就业率最低的几个专业中,艺术类专业首当其冲。艺考季刚刚过去,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将到来,大量的艺术类毕业生奔走于各大招聘会。然而,这些在艺考考场上“拼杀”胜利的学生们,经过了大学四年的深造,当他们准备迈入社会的时候,却发现与艺考热相比,就业市场对艺术类毕业生的需求却没有水涨船高,甚至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下降。那么,这些艺考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艺术类人才在就业市场遇冷?为何在连年出现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下,艺考热仍持续高温?记者日前走访了本市部分高校和艺考学生以及走上社会的艺术类毕业生。
艺术类毕业生 就业难上加难
在采访中,一些面临毕业和已经毕业的艺术类学生的亲身经历,印证了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事实。
天津工业大学动漫设计专业大四生小靳马上就要毕业了,上个学期,他就开始拿着自己的设计作品到处寻找就业渠道。曾有几家小广告公司联系过他,但小靳坚持非品牌、非高薪、非好待遇公司不去,结果可想而知了。他说:“我在艺术学习上真正下了不少功夫。这些年父母为了培养我,送我去参加绘画班、请名师授课,花了不少钱。大学艺术类专业的学费也要比普通专业贵。所以无论如何,毕业后我想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至于薪酬,一些小公司给得很低,我感觉和我的付出不成正比,那当然不能去了。”
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系服装设计专业的小刘,来自东北农村,生活比较困难。她说,当初她的文化课成绩差,要想圆大学梦只有走艺考这条路。本想毕业后在城市找个工作,但至今都没有合适的。眼看着还有两个多月就要毕业了,回家乡是不可能的,只好和同学在天津干起了家政服务。谁知,家政服务越干越好,干脆成立了自己的家政公司。“这回,我是彻底转行了,不过也没什么可惜的,原本我就是为上大学而艺考的。只要能赚钱,干什么都行。”小刘快人快语。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艺术类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但是依然有一些就业的成功案例。虽然这些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并非全部专业对口,但是他们凭借自身的专业特长,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作出了一番成绩。
“我从小就开始学习跳舞,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凭着艺术功底一路走来。开始的就业目标就是天津市比较大的文艺单位,但并没如愿。”在本市南开区一家环境幽雅的瑜伽馆里,记者见到曾经的艺术生,如今的瑜伽授课老师媛媛。媛媛说:“如果说大学毕业后就业难是普遍的,那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则更是难上加难。”几年前,媛媛毕业于天津民航学院,毕业后她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两次报考文化局、教育局的公务员都没考上。她说:“后来我看到白领工作之余练瑜伽的很多,市场也比较火,萌发了自己开瑜伽馆的念头。我在北京学了4个月的瑜伽,因为有舞蹈根基,很快掌握了瑜伽从初级班到高级班的课程。我还利用自己英语6级基础,创新出一些英语瑜伽教程,方便外国人上课。回津后,第一年先从当瑜伽馆老师开始,我给每个人"量身定制"了瑜伽练习方案,教课有方,名气也就越来越大。第二年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瑜伽馆。”说起就业,媛媛说:“当初我坚持不转行,宁可自谋出路也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为了不浪费我的专业追求,对得起15年学习舞蹈的辛苦。为了我的艺术之路,妈妈很早就辞了工作,一心一意地带着我上各种舞蹈班。现在,看到我成功,妈妈特别开心。”
天津大学一位多年从事艺术类教学的老师表示:对更多人来说,艺考上大学之后的就业问题,才是更现实的。事实是,每年大量的艺术类毕业生不得不转行就业,或入行几年后离场,对口就业的少之又少。但是如果真正热爱艺术,大学所造就的专业修养、艺术特长还是会让学生们受益终身的。
文化产业大发展 什么造成了就业难
天津师范大学负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王老师告诉记者:艺术类考生的就业面比较窄,市场的需求也比较少。在很多招聘人员眼中,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课成绩不高,文化素质不如普通本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从每年的社会招聘会以及企业进校园招聘会需求统计看,招聘艺术类专业的企业也不算多。“目前大部分美术类考生大学都选择艺术设计专业,这也是美术类专业中就业需求最大的,但企业很少有招聘专门设计人员的。”王老师说。大部分美术类专业的毕业生难以实现对口就业,就是实现了对口就业,也大多是一些小规模的广告公司或家装设计公司等。目前,有些地区已将一些艺术类专业列为“年度预警专业”。
“很多人都存在误区,认为一些艺术类专业对专业技术和文化水平要求低,其实不然。”市教育部门有关人士表示。许多人幸运考中,但毕业之后,由于自身素养不够,不能承担相应的工作。从艺考市场看,目前类似播音主持、编导专业毕业的人数已远远超过社会所需。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主任贾宁对记者说:“就拿播音与主持艺术来说,全国招收院校有几百所,每年毕业生达数万人,就是把全国电视、电台主持人换上一轮都绰绰有余,但这又是不可能的。”因此,大学里相当比例的艺术类学生毕业后,根本找不到对口专业工作,他们的专业甚至会成为其他就业渠道的限制。因为当专业内市场容量基本处于饱和状态时,就业竞争更加激烈。而非你所学的专业领域招聘时,你又不占优势。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处赵惠强处长说:“在一些大专院校,艺考热与就业冷的矛盾相对要好一些。我们学校的艺术类学生毕业后,大多能找到相应的工作。因为是专科生,要求起点不会太高,而且我们学校采取应用型培训,及时掌握用人单位的市场要求等,所以毕业生大多能够就业,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在一些小规模的广告公司找到岗位。”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虽然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市场对文化艺术类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但是在招聘市场不难发现,一些待遇优厚的大型公司或重点岗位,对此类人才的要求很高,学历、经历、专业水准的门槛都是很多普通院校本科毕业生难以企及的,而一些小公司或与艺术专业擦边的职位,由于待遇较低、专业不对口,很难满足毕业生们的心理预期,造成供求错位,从而加剧了艺术专业毕业生的求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