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教育部门公布新政,高校选择性招生(通常称“点招”)取消, 改为预留1%招生计划,用于调节生源地线上生源不平衡问题,或用于招收少量有学科特长的考生。这也意味着,通常在总计划数5%以内的选择性招生计划被取消,拿钱或是走关系来入学行不通了。但让现代快报记者感到诧异的是,网上中价逆势而为,竟然打出了更多的“点招”广告,称今年“点招”名额少,下手要趁早。
“点招”广告
把1%预留算“点招”
让家长快出手
现代快报记者昨天上网一搜,与江苏高校“点招”有关的网站,像模像样的出来了10多个。一家点招网站做得非常有煽动性。首页的红字大标题是“江苏点招告急”,肩题也是一行红字:2013年江苏点招最新政策解析,南京各大高校点招已经接受操作!副题为:江苏高校点招指标降到1%,目前暂未收到增补计划的可能!下面还留有联系电话和QQ号。显然,这位信息发布人对政策有一定了解,不过偷换了概念,把1%的预留计划,直接算成了“点招”。这家看上去很神的网站上称:1%的指标,估计高校老师子女照顾都不够,外放出来就真不容易了。不过他们目前在南京部分高校,还是有办法搞到一两个指标的,有需求的家长赶紧联系吧!
中介:今年“点招”费普涨
现代快报记者以学生家长的名义,拨通了一位中介的电话。他称,南京所有高校的点招他都可以代理,但今年管得严了,名额很紧张,费用也上涨了。他随后报出一长串高校点招收费的价格,985高校都要100万元以上,热门省属本一要50万元,二本名额略低。
另一位中介,在电话里说,“省里开了会,消息也登报了,今年预留计划控制在1%,往年都是5%,所以今年价格肯定暴涨。像那些往年只要八九万元的,今年要15万元。” 他还说,今年竞争太激烈,交了费也不一定能上得了学。他又称,订金也涨了,往年只要2万元,今年涨到4万元了。 记者故意犹豫不决,不想办了。这位中介立马说,“去年我接手的10多个考生,全部办成功了。”
暗访中介
先交5万订金再办事
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按网上的联系电话,以为女儿办“点招”为名,约一位自称“点招”很有办法的“朱老师”见面。记者称自己的孩子去年高考考了313分,才高出二本分数线1分,没找到理想学校,又在南通一个高复班复读了一年,老师说今年有把握冲刺一本,想请“朱老师”帮忙争取一个“点招”名额。“朱老师”爽快地说,绝对没问题。随后报出一长串南京高校的名字,这些学校的“点招”名额他都能搞到。像南京一所不太热门的部属本一大学35万元、一所超级热门省属理工类大学60万元、一所211名牌理工类大学70万元……
下午4点多,记者赶到江宁竹山路,按照约定来到一个小区的大门口,拨通“朱老师”电话,他称10分钟就到。果然,10分钟后,穿着条纹T恤,外罩灰色夹克衫的“朱老师”出现在记者面前。
现代快报:你这边办“点招”可靠吗?
“朱老师”:我帮家长办点招的事好多年了,在珠江路有公司,在江宁有工作室,接待家长的办公室放在大学里。我就住在这儿,你还担心什么?
现代快报:那怎么办理呢?
“朱老师”:你先把订金5万元钱交了,我下周一约大学老师吃饭,就把钱递过去。
现代快报:你是跟学校招生办的老师联系的吗?交了订金后如何操作?
“朱老师”:不,不是招生办,是一名博士生导师。你最好这个礼拜就把5万元交给我,正好下星期一吃饭的时候我递给博导,剩下的就是填一本志愿了。填志愿前,你肯定会接到通知,让你到学校去交费。
现代快报:那能保证办成吗?是不是第一志愿?
“朱老师”:填志愿时,只要填写这所学校一个专业就行了,一本只能填写一个专业。必须达到省控一本线,这是“点招”必备条件。
现代快报:那我选35万那一家,怎么付钱?
“朱老师”:填完志愿,剩下的就是等我通知,到学校交费。5万是订金,我也是交给学校。交学费的时候,你把剩下的15万元给我。你一共要准备35万元,我这边收你20万元,学校那边收15万元。你如果嫌整体价格高,你也可以不做。
现代快报:如果孩子高考不理想,没达到省控线,钱能不能退?
“朱老师”:肯定退,上不了学肯定退给你。达到省控线是“必备”条件,如果达不到,“点招”不起来,钱当然要退给你。收订金时,在条子上会写清楚这一点。如果小孩过了学校的录取线,自然录取了,也可以退钱。
现代快报:如果用不掉,你不浪费了指标?
“朱老师”:会把省下的指标赶紧卖掉,“点招”指标紧缺得很。你知道的,今年只占招生计划的1%,有好多人在等着呢。但有时候说的太晚,指标就浪费掉了,我们也有损失,吃喝送礼打点,都要花钱,浪费掉“点招”名额,我们就挣不到钱了。
记者称回去再考虑考虑,“朱老师”转身拿出一张卡,在小区门禁上刷了一下,就消失在小区里了。
揭秘“点招”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从几所高校,了解到往年“点招”的一些内幕。而今年,相关人士称,确实会有收紧。
预留机动计划 点了“关系户”
南京某高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往年的预留计划也是5%,但都是不对外公布的,“不会出现在招生计划和招生简章里面。”该负责人表示,这部分计划一般用来平衡各省之间的生源不平衡问题,而且会用在各个录取批次。
另外,江苏高校一般按照1:1.05的比例调档,因为会有部分学生因为不满意调剂的专业而被退档,所以学校调档的比例一般要多几份,“例如在北京有100个招生计划,但是调档的105个学生分数和等级都符合要求,都能进档,根据学校进档不退档的承诺,学校就必须追加这5个招生计划。”
但是,实际操作中,预留计划往往会有部分名额用作机动处理。“例如一边招生计划是4000人,预留计划是200人,但实际用作各省之间平衡的只有150人,剩下的这50个就机动使用。一般知名校友、知名企业家、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职工的子弟是主流。”南京某部属高校资深招生专家说,往年该校的教职工子女只要达到本一线,等级达到双B,就可以使用预留计划,学费与普通录取学生一致,不会收取“赞助费”或者动员其“捐资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