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穿“马甲”变谣言多次流传
笔者调查发现,高分考生因志愿申请被招生办锁柜里而无大学可上的网帖反复流传,其蓝本其实是2010年夏天发生在河南开封的“李盟盟事件”。
事件主角李盟盟是开封县陈留四中的学生,2010年高考,她考了565分,超过河南省理科一本线13分。但由于她网上填报志愿没有成功,补报志愿的申请表又被县招生办工作人员锁在抽屉里忘记了提交,按照政策,已经是复读生的她不可能被任何高校录取。李盟盟在网上发帖求助,获得网友声援。此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报道了此事,很快,李盟盟被第二志愿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专业录取。
然而,直至2013年,该事件仍被许多网友在微博、微信上疯狂转载。消息称:李盟盟,21岁,河南开封县陈留四中学生,今年高考565分。因县招办失职把她的志愿申请锁在柜里忘了提交,造成任何大学都上不成。河南省高招办回应,此事不予处理!李盟盟是农村孩子,为供其上学妹妹辍学打工,父亲打工摔断了腿。你的一次转发也许就能帮她改变命运!试试能否创造奇迹!
有媒体称,这条仅100余字的微博引来超过12万次的转发,其中不乏粉丝量达数十万的媒体人微博。
4年来,这一旧闻多次被热炒,并改头换面成各种版本在网上流传。
传言内容基本以发生在河南的旧闻为蓝本,只是换了地名、学校名和人名,先后出现了“福建蕉城郑招原”、“陕西蒲城王文刚”、“陕西合阳行方方”、“四川资阳胡燕桃”等版本。类似的消息在朋友圈、贴吧、微博等社交平台疯传,不少网友信以为真,并发表评论给帖子中所提到的学生出谋划策。
相关单位对盛传的传言进行了调查。6月16日,“蕉城在线”网发布了福建省蕉城区高招办对“福建蕉城郑招原”版网帖的辟谣信息:经查,福建省高招办考务管理系统,参加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蕉城区考生中,无名叫“郑招原”的考生。宁德十二中是初级中等学校,无高中学生。今年高考正在评卷,分数还未出台。自2009年开始,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行网上个人志愿填报,考生通过个人账号、密码登入“高招志愿填报系统”填报志愿,网上提交,不存在志愿申请纸质文档。高招办等相关部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留继续追查的权力。
除了上述传闻外,关于高考的各种谣言此起彼伏。《新快报》5月10日报道,“2016年英语正式退出高考”的传闻纯属网络谣言。《齐鲁晚报》6月2日报道,在网上疯传的《有人捡到准考证》贴子系谣言。类似的传闻每逢高考季就会在网上疯狂流传,许多网友信以为真。
专家称官方应及时辟谣解答网友疑惑
关于高考的谣言每年都有很多,并会演化出各种版本。一些谣言在沉寂了一阵后,相似内容的谣言再次涌现出来。清华大学(微博)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称,此类谣言属于“沉淀激活”,即在沉淀一段时间后,当再遇到合适的环境时,会被再次激活。
在沈阳看来,一些谣言在某个局部舆论场上曾经被辟谣过,但受众接触辟谣信息的时间有先后,有的受众可能根本没机会接触到辟谣信息,一些网民对信息的辨识能力较弱,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会进行再次转发。
华中科技大学(微博 招生办)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余红提出,“谣言”、“传言”和“流言”的概念不同,但通过生活经验和常识可以发现,以往有很多网络传言后来被证实是真实的,这使得许多人愿意相信网络传言的真实性。
余红认为,从网络产品技术架构上来看,微博可以在各种人际间进行传播,有谣言出现时很容易澄清事实,但微信主要基于熟人间的传播,依靠人际关系网的交叉和重叠来传播信息,传播密度有限,因此,朋友圈传播谣言很快,但辟谣却比较慢。
针对朋友圈传谣易辟谣难的现象,沈阳称,在谣言传播过程中,朋友圈是一种强人际关系社交平台,人们很容易把人际性能转变为信息性能,认为朋友发的信息可信度较高,便少了信息甄别过程,不去思考信息真伪就进行传播。
余红称,人们都有“搭便车”的心理,即使对某个信息半信半疑,但也没有欲望去核实它,更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求证,但会随手转发,希望别人来核实。只有少数“好事者”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对传言进行信息甄别,然后再进行传播。
“微信上有效信息被辟谣的穿透性远远弱于微博上的公开传播。”沈阳认为,微信相对而言比较闭环,在信息净化方面的流通性较差。他举例称,当某个人转发传言后,即使其后来意识到此信息为谣言,也可能只是删掉原信息,而不会进行公告,再加上没有人监督其进行更正,很容易造成谣言被多次传播。
“官方的舆情监测系统发现苗头后,应该意识到,既然有这么大的转发量,说明有很多人都在意该信息,必须要有一个权威机构对人们所关注的点进行及时解释和公告,以免其引发不好的后果。”余红说。
沈阳提出,官方一方面要做辟谣工作,另外一方面,要重视辟谣联动,即辟谣后要让舆论场中的人进行转发。“不管是平台管理方也好,还是平台中有话语权的账号也好,只有信息被广泛传播,才能达到辟谣效果。”
“反复出现谣言的平台有责任在辟谣机制上做一些调整,比如微博有屏蔽机制,还有微博委员会、辟谣账号等。” 沈阳建议,搜索引擎也要有些辟谣机制,对延时阅读的信息做些甄别工作。例如,网友在搜索谣言的相关词汇时,辟谣信息可进行置顶,使得网友很容易了解到事件的真实信息。
余红则认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有严格的自我审查机制,没必要介入外部力量进行干涉,如搜索引擎的显示结果其实是一个真实的舆情评估表,可以真实地反映网民在关心什么,如果人为加上技术控制,可能会呈现出一种假象。福建高考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