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多地为特殊考生提供了政策优待,也取消了年龄限制,让他们也得到了公平的高考机会和高考环境,使得这一群特殊的考生备受大家关注。虽然他们有些人身体条件不如其他的同学,有些人还是十三、四岁的孩子,有些人甚至已经年过花甲,但他们奋战高考的决心一点也不小,毕竟,高考是公平的,在这个战场上,谁都有资格来谱写自己的乐章,给出人生的答案。
无臂考生用脚答出603分
22日,高考成绩公布。备受关注的四川攀枝花无臂考生彭超,高考分数603分,比预估分数高出13分。他是今年四川首批特殊考生照顾政策的受益者之一,获得45分钟的语文延时,并按时写完答卷。
彭超6岁时因触电失去双臂,但他通过艰辛训练学会了用脚穿衣、写字、上网等,日常生活起居基本能够自理。2014年高考,彭超用脚执笔,因用脚书写速度慢,导致语文及理综部分试题未能做完。即便如此,彭超去年的高考总成绩538分还是超一本线3分,却志愿落榜,他毅然选择复读。
经过申请,今年,彭超成为四川省首批获得这一特殊政策的考生之一,除了可以携带便于用脚写字的小课桌,还能享受每科考试延长30%时间的照顾。
彭超的父亲彭昌富说,儿子一直想到北方的高校去读土木工程类的专业,考虑到北方的气候及孩子没有双臂,这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有些困难。彭昌富说,首选成都的几所重点大学,这样距离家相对比较近。同时,他可以到成都找份工作,陪着儿子上大学。
脑瘫少女复读后考出597分
“597分!”6月24日晚8点半,从记者口中听闻女儿的高考分数,张长明惊喜地连问了几个“真的吗?”去年,《大河报》报道了洛阳脑瘫女孩张静雯文科考出556分的成绩,但这个倔强的女孩认为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最终选择了复读,一年的辛苦付出有了回报,她今年考出了文科597分的高分,高出一本线84分。
1995年,王素云难产,致胎儿大脑缺氧,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才最终保住静雯的性命,但静雯被医生诊断为脑瘫。由于神经压迫,静雯右手基本失去知觉,右脚不能完全着地,从小只能用左手写字。
好在静雯从小就很聪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三期间,静雯经常考年级第一,但高考时发挥失常,分数只比一本线高了20分。“她当时心里不服气,所以还是选择了复读。”
张长明下岗,张静雯的母亲王素云也没有工作,在女儿复读的这一年中,夫妻俩在洛龙区开了一家盲人按摩店。没有时间陪读,女儿只能住校,一周回家一次。静雯走路不便,右手没有力气,打水、打饭都需要同学帮忙。“他们复读班的教室和宿舍都在7楼,静雯爬楼梯非常吃力,她也跟我抱怨过,但我只能说,你选择复读,这是必须承受的。”王素云回忆起女儿的复读生活,倍感心酸,但令她骄傲的是,静雯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
脑瘫少年目标北理工
今年的高考生中,北京20中的马辽哲备受关注,他从小被诊断为脑瘫,高考被安排使用单独考场。北京高考成绩公布后,今天上午,记者了解到,马辽哲今年高考考了543分,其中数学考了134分,理综考了249分。他的母亲告诉记者,因为这个分数比马辽哲自己期望的分数少很多,所以他的情绪有些低落。
马妈妈说,马辽哲理想中的院校是北理工,他的分数距离北理工分数线有一定距离。他想学计算机专业,离家最近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一本则有计算机专业,但孩子的分数距离一本线差了五分,“想看看学校能不能给点优惠政策,帮帮孩子”。
目前马辽哲没有复读的打算。今天下午他将前往学校拿成绩单,明天开始填报志愿。马妈妈说,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让孩子平复下情绪。
脑瘫考生写字困难 高考598分
18岁的徐永琛和同龄男孩子一样,喜欢打游戏、爱玩,又不太一样,出生时因为妈妈难产,他患有“脑缺氧后遗症”,也就是脑瘫。
“孩子写字、走路、说话比同龄的孩子晚,在小学三年级以前不会写字,吃饭都需要喂。”爸爸徐明国说。
徐永琛不到6岁就上了小学,“当时他不会走路,选择上学是没办法的事,当时没有幼儿园收。因为大脑无法有效支配双手的活动,在课堂上,他只听课,不写字,就这样读了三年。”徐明国说,到了四年级,他用硬纸板抠出方框,将纸板盖在本子上,让徐永琛练习写字,练了一年多,总算能写了。
因为写字慢,说话也吃力,四年级后,一些两位数的运算,徐永琛不用列算式,直接口算。就这样,他读完了小学、初中,中考以565.5分的成绩考入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
22日晚,徐永琛查到了高考成绩,598分,不是很开心,他自己预估的分是620多分。
“我心中最想考的是吉林大学的数学专业或统计学,之所以选吉大,是因为学校好,而且离家很近。”徐永琛说,如果能考上吉大,他还要读硕士、博士。
瘫痪少年被妈妈“背进”大学
在磐安当地最好的磐安中学,每天上学放学,大家都能见到一对特殊的母子:母亲弓着身子,背着有些瘦小的儿子,一步步走着。虽然艰辛,却十分平稳。
这个男孩叫李一行,当年读高二;母亲叫韦慧娟,在当地,她有个众所周知的外号:“背读妈妈”。
由于生病,李一行从小下肢瘫痪。他从未自己走过路,从幼儿园到高中,每天都是由母亲背着上下学,风雨无阻。
2005年,孩子的父亲确诊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最终在2008年时抛下母子去了。好在,韦慧娟没有因为接连的噩运而放弃希望。她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儿子身上。
韦慧娟担心儿子会自闭,患上孤独症,所以一直坚定地让孩子读书,“不读书没人和他交流,人容易自闭。一直让他读书的目的,就是希望他多接触同龄人,让他的人格更健全。我只希望他能平平安安,他快乐,我就快乐。”
她说,如果有一天儿子考上大学,“他去哪里读,我就跟到哪里。”
后来,她称自己目前的收入够用,并获得了太多的帮助,拒绝了本报和阿里公益共同赠予的2万元“正能量奖金”。后来,我们把这笔钱转赠给了磐安另一位情况类似的陪读妈妈。
刚刚结束的高考,李一行的分数让大家震惊又高兴:690分!理科磐安全县第4名!浙江全省第2824名!
在填志愿前,李一行甚至都没了解过除浙大以外的其他高校,他一直的梦想就是浙大。除了这是一所很好的大学外,最大理由还是——离家近。将来读大学,妈妈肯定是要去陪读的。离家近,韦慧娟出门才方便。
不过,理科690分的分数,对于能否上浙大,还是未知数。去年,整个磐安中学,只有6人考上了浙大。“有些热门专业,可能比较难上。”磐安中学校长周生民说。
李一行最想学计算机,“能坐着,对身体的要求较低。”
6月26日下午,李一行填写了高考志愿,他报的第一专业是浙江大学的“工科实验班(信息)”。来上学的费用,李一行母子基本能够自己承担,不过住的地方是个问题。如果学校能够解决,那就再好不过了。
李一行十分期待大学四年结束后,自己能够自食其力,养活妈妈。
盲人考生“摸出”数学高分
今年高考成绩揭晓,他考的是文科,总分570分。尤其是数学考了146分,几乎是满分!
慈溪男生郑荣权,视力只有0.05,几乎看不见东西。
作为浙江省首个盲人高考生,今年高考,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郑荣权各科成绩分别为:语文115分;数学146分;英语88分;文综221分。尤其是数学146分,满分1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