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时事】
人工智能成最热科技概念
要说今年最火的科技概念是什么?非“人工智能”莫属!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双一流大学建设,人工智能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科技和制造业领先全球的弯道超车机会。
【时评佳作】
人工智能,需以法律和伦理为界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同时,人工智能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新挑战。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高阶人工智能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电影、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高阶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名师点评】
文章从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说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再引出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是福祉还是挑战的思考,最后明确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应该是世界的共识,升华主题。
【写作•多角度】
角度关键:人工智能正带着“温度”走到我们身边。
人工智能听起来很遥远,其实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在不远的未来,互联网、大数据、硬件的发展和软件的优化,乃至全社会的参与,人工智能将真正从实验室走进生活,它将成为改变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杨澜曾经采访一位叫瑞德•赛尔的盲人,他患有视网膜色素异常症,他的视力大约相当于正常人的3%,感觉一直是通过一个钥匙孔在看雾气迷蒙的房间一样。“Smart Specs”眼镜的形状有点像取景器,只需要把它固定好头带,打开电脑,就能与外面的世界进行更亲密的接触。他可以给自己的女儿做早餐,而对于这位盲人来说,能再次看见女儿的脸,就是一件让人非常惊奇的事情,因为从她两三岁到现在她十七八岁,他都没有真正看清她们的脸。这样的经历让这位盲人十分的感动,也让他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独立性和尊严。这听起来很科幻,但这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现实。
【命题•新预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我们已经拥有原始形式的人工智能,而且已经证明非常有用。但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完全发展会导致人类的终结。
——[英]霍金(居中)
(2)我相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科技还是掌握在人类手中的。科技解决世界上诸多问题的潜力也会逐渐实现。
——人工智能软件Cleverbot的创始人罗洛•卡朋特(居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