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修业年限、学位授予门类等均以公布的内容为准。258个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专业,不得安排招生。
比如“北京体育大学的高尔夫产业管理、中国传媒大学的演艺工程与舞台技术、南开大学的服务管理、内蒙古工业大学的云计算、中国海洋大学的保密管理”,这些未获批准的专业要么是因为专业太过“新潮”,要么是因为近一两年开设专业后,招生情况不佳,达不到培养目标而撤销。

这些专业总量虽小,开设院校的增速却不慢。从物联网工程专业来看,2011年,只有30所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去年就新增了80个,以超过两倍的速度在高校中扩张流行,目前国内设置这一专业的高校总数已经过百。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2011~2012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未来十年物联网将实现大规模应用,预计到2015年全球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接近3500亿美元。

那么,对于这类“新潮”的专业,我们考生和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去学还是不学?如果要学,又该如何规避风险?我就以物联网工程为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一谈这个专业,希望对广大考生和家长能有所帮助。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物联网?“NetworkEverything”,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笔者之前参与建设过中国电信M2M平台的建设,M2M是机器对机器(Machine-To-Machine)通信的简称。显然,这个平台是物联网的一个典型应用。
M2M技术与应用,一般都会涉及到5个重要的技术部分:机器、M2M硬件、通信网络、中间件、应用。为了更好的说明各个技术部分的功用和所需的专业知识,笔者制作了下表:

从上表中所列出的专业结合目前已开设物联网工程的高校专业设置来看,该专业其主干学科与课程涉及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这一专业要培养的是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而非某一特定领域的“专才”。
所以社会上不乏一些有争议的声音出现,有专家开始反对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他们认为,“物联网专业”不是一个明确的学科,难以培养出真正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来的人可能是“万金油”,懂得多但是不精,尤其是本科阶段。于是,这些专家建议只在研究生阶段开设物联网专业,其实笔者也是比较赞同这样的建议的。

作为最早一批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的北京交通大学,该校分管招生的副校长张星臣就说过:“物联网工程是一个学院撑不起来的专业。”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它很难轻易地拍板划归到哪个院系:计算机系可以,电子信息工程系可以,甚至测控、通信也都说得过去。
北京交通大学的物联网专业设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按照张星臣的说法,该学院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必须同时提交给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等相关学院,待这些学院提出建议和意见后,方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