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小伙伴躲在角落潸然泪下,有的小伙伴沾沾自喜,有的小伙伴心中千万匹草泥马奔过,有的小伙伴则是淡泊名利的装逼状。。。
不论是自己的决绝,家长的意愿,还是老师的建议,学校的推荐,谈起当年报志愿选专业,总是有太多的故事和情景浮现眼前。

By 黎梓卿
我从小偏科就很严重,所以高中理所当然的学了文科,又因为所有的科目里英语成绩最好,大学时就毫不犹豫的报了英语专业。
我记得当时是出了成绩再报学校,但是当时家里没有电脑,只能窝在亲戚家里,每天翻那本字典一样厚的报考手册,关注各种报考宣讲会。
最夸张的是那天下午三四点钟,我妈突然听到市里有一个名校老师要开宣讲会,她二话没说直接带我坐了两个小时的长途车从县里赶到市里去听。
我当时特别不情愿,觉得就是折腾人,果然到了那儿之后发现那个所谓的老师也没说什么有营养的东西。但我永远都忘不了我妈的眼神儿和她说的话。当她发觉我不想去的时候,她杀气腾腾地说:“这是关系到你一辈子的事儿,远在天边也得去!”
我当时就被唬住了,跟屁虫一样跟着我妈上了车。到了会场,我妈就跟小学生似的,坐的比谁都直,听得比谁都认真。直到现在,她老人家都常用那位老师说的话来教训我。
我是在市里读的高中,却得回县里报考,老师离的太远,电话咨询又不方便,我妈就特意请了县里一位很出名的班任帮我选学校,怕人家不愿意,她去超市里买了几百块钱的东西送到老师家里。
但这位老师也是潇洒之士,拿着我的参考书帮忙圈了几个学校就把我放在一边了。没办法,后来我只能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抱着电脑总算是报完了学校。
结果出来我才发现,要是按照那位老师的指点,我只能悲伤地滑档然后来年再战了。我不是埋怨他,就是觉得我妈为我受的那些无妄之苦实在是不应该。我报的都是南方学校,最远的甚至报到了海南。
我爷爷看到之后差点气的鼻子都歪了,等通知书的那几天,如果有人路过我家门口,肯定能听到我爷爷在屋里指着我狂喊:“今年大学录上也不去了,明年给我重考,就报离家近的学校,听到没有,考上也不许去!”现在想想都觉得我爷爷怎么就那么可爱呢,不过最后我也没听他的,还是去了距家甚远的学校。
我始终都相信史铁生说过的——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故乡。
By EXE
本人学的,叫做经济统计。顾名思义,就是统计学在经济学的分支。提起当年报志愿,自然也是一番苦逼考虑,四处搜集资料,思考到底报什么专业。其实我当时学的文,个人意向里,学文学,历史,新闻,编辑出版这几个是优先考虑的。次之是小语种,金融专业。但是家里以不好就业为由,死活不肯让我报那几个优先考虑的志愿,虽然我据理力争,但是最后不得不甘拜下风,选择了金融、经济类为第一第二志愿,然后是小语种,最后才是新闻,文学。然后,一切就尘埃落定。我因为分数有限,6个平行志愿,前五个全部落榜,直接空降到第六志愿的青大。并且第一志愿金融学没报上,就落到了第二志愿经济类。后面的德语,韩语,新闻,文学也就算了。而进了大学,院里要求大家自己选择专业分向,有经济学,统计和数理创新班三个选项。然后因为我对自己的的数学不太自信,就选择了居中的统计。最后的结果是,大一大二两年,除了英语,我们大部分科目都是和数理创新班一起上的。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都不用说,计量统计学,多元分析,随机过程等等几乎把我逼疯,我数学高中都能考不及格啊!这是要我命啊!不说了,我去哭会儿。。。
By Debbie
我报的是中山大学,当年填志愿的时候好像不可以填很详细的专业,只能填到学院,于是对中大知之甚少的我就把翻译学院填到了第二志愿(第一填了国商,由于成绩不够高没被录取)。
最苦逼的是我竟然不知道翻院四年都在珠海啊啊啊!!! 后来这一度成为我心中的痛,不过我这么不安分的人,自然是没有老老实实四年都在珠海,后来又交换机会就跑出去了两次,啊,跑题了。。。后来才知道来翻院的很多都是被调剂过来的,因为这是一个新学院,相对外国语学院来说资历尚浅,老师也比较年轻,所以很多想学外语的就算来了中大也会选择外国语学院。
但是其实我并不后悔,正是因为老师年轻,所以更加有活力,也十分尽心尽责,对我们每个学生都很用心。而且,我真的很喜欢那一年翻院的迎新标语,“下一站,世界”。真真道出了我的心声。
后来事实证明,翻院真的给了我很多机会,助我迈向世界。中大开学以后才让我们选专业的,当然,是在所报学院内选。当时最热门的专业自然是小语种,尤其是西班牙语。
不过我们并没有去凑这个热闹,我直接填了英语,毕竟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比较有底,而且不想因为重新学习一门语言而把之前的荒废了,最重要的是,我真的喜欢英语呀~~ 在英语专业之下,又细分为[商务英语]、[翻译]、[国际事务]和[对外汉语]。
本着爸爸妈妈让我从商的心愿,我想就报[商务英语]吧,于是那天就兴致勃勃地去听商英的宣讲会。
结果。。我不知哪根筋抽了居然把教室看错,误打误撞就进了[对外汉语]的宣讲会教室,然后上来了一个年轻的女老师,跟我们分享她就读本专业的经历,短短的20分钟,我立刻下定了决心我要攻读对外汉语。
因为我也要像她一样,像廖月老师一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和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分享中国文化。也许真的是天意吧,就那么一席话,我就改变了初衷。虽然后来的学习不尽如人意,但是这个专业的确给了我很多机会去实践去体验跨文化交流。我从不后悔选择英语专业,从不后悔,选择对外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