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吸引留学生,多家企业开出了优厚条件。“落户北京”“提供宿舍”“住房补贴”“七险一金”“超长年假”成为招聘现场关键词。在很多热门企业展位,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被学生围住,有人等待15分钟还没有机会上前说明自己对职位的期待。
除学生外,招聘会上还有不少留学生家长。他们帮着儿女一家一家投简历、索要招聘宣传册。一位家长告诉笔者,他的儿子正在国外读书,明年毕业,他是来打前站的,“现在海归找工作竞争也这么激烈……”这位家长感叹。
据了解,海归毕业生回国求职最大的劣势是时间问题。由于在外学习期间参加招聘和面试不便,很多留学生在校期间无法参加国内针对应届毕业生举办的秋季招聘和春季招聘,所以,相当一部分海归毕业生是在毕业后1至6个月开始找工作的。这样,他们会面临着校招岗位已被国内毕业生“瓜分”完毕的尴尬局面,如果转投社会招聘,又缺乏工作经验难以被录取。
新一线城市对本科生吸引力增强
近年来,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和压力日益增大,成都、西安、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则频频提供户口、优惠购房、面试补贴等政策,一些高校本科毕业生开始“转投”新一线城市。
在一场招聘会上,大学生小李说,他只是来北京的招聘会“长长见识”,对山东济南、河南郑州和江苏淮安等地的用人单位更感兴趣。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比例从2014届的25%下降到了2018届的21%,而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4届的22%上升到了2018届的26%。新一线城市对本科毕业生的吸引力出现增强趋势。
一批曾经将“北上广深”当作期望就业地的本科生,呈现逃离趋势。刚毕业时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三年内离开的比例明显上升,从2011届的18%上升到了2015届的24%。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刘先生,两年前争取到前往西安分公司的机会,顺利落户西安,现在正准备买房。提及离开北京的原因,他表示,大城市确实给予了自己很多机会,但在生活舒适度方面,还是新一线城市更让他感到满意。
为就业铺路选择考研
明天,2020年研究生考试报名将截止,教育部门预计这次考研报名人数将超过290万。考研原因有多种,其中,很多大学生是为将来能找到理想工作而考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对学历的要求正在提高,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可进可退,毕业后若想继续深造,可以选择读博;毕业后若想就业,职位选择范围会高于本科生。基于这种想法,近年来本科生考研比例直线上升。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支考研大军中,选择在国内读研的学生数量也呈上升趋势。麦可思研究院新近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比例为14.7%,较2017届高0.6个百分点,较2016届高1.3个百分点。在学生读研的高校中,“双一流”院校比例为29.4%,非“双一流”院校比例为11.7%。
学生选择国内读研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前景好”和“职业发展需要”。在选择读研院校时,他们最关注“所学专业的声誉”和“学校的牌子”。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届国内读研的本科毕业生中,有27%的人转换了专业。从学科门类来看,2018届管理学类本科毕业生读研转换专业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经济学类。
相关新闻
三成海归认为求职难
启德教育、前程无忧、应届生求职网联合发布《2019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结果显示:31.7%的海归觉得找工作有难度。其中,“觉得有些难”的占26.5%,“觉得非常难”的占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