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只有不到两周时间,对于马上要参加特殊时期特殊高考的学子们来说,情绪波动和压力焦虑难以避免。
如何科学减压,答好高考和“疫考”两张答卷?近日,我省各高中纷纷“出招”,通过成立心理辅导团、举办主题活动、提供“备考指南”等方式,帮助学生们释放压力、化解考前焦虑,以健康的心理、自信乐观的心态迎考。
精准疏导分类心理干预
“老师,最近我特别焦虑,总梦见自己考不好,这样会不会影响考试?”“我的字写得很差,到时候机器扫描会不会辨认不出来?”……
临近高考,厦门双十中学的高三教师们每天都会收到学生们不同的咨询。为此,该校成立了心理健康辅导团队,密切关注高三学生心理健康,全方位为高三学生筑起心理“防护墙”。
高三年段长曾娟说,临近高考,部分学生情绪波动很正常。他们的压力只要被“看到”并理解,就能得到缓解。
如何“看到”情绪?双十中学每周开设两次心理辅导课,对学生进行压力测试,摸底了解每个同学的压力程度。摸底后,老师们启动“大课”和“小灶”并行的模式,在课堂上对焦虑进行“拆解”——告诉大家,一定的焦虑并不是件坏事,只要将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浪费在恐惧逃避上,适当焦虑反而能转化为学习动力。而课后,老师们则对压力值过大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找出学生们焦虑的成因。
“正视情绪,找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该校心理健康教师邹欢说,根据辅导结果,他会制作表格,对学生的压力成因进行分类和“派发”——一些学生的情绪问题是学习问题,对单科的复习学习感到迷茫,这个时候就会引进科任老师,对学生进行精准辅导;一些学生的问题在于亲子关系,这时就会联系班主任,适时上门家访,与家长沟通,共同疏解亲子关系中的“结节”;有的学生的问题是体力不支带来的心理疲惫,这时候老师会给予合理的锻炼建议,引导学生劳逸结合;还有一些学生因为疫情产生心理压力,老师会详解学校和部门采取的防疫措施,说明合理防护下无须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