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人大附中考点就会出现一个老人的身影,老人站在门口默默地观察考生和家长的一举一动。
年复一年,风雨无阻,这位83岁的老人已经在人大附中门口陪伴了考生21年。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教授,被誉为“中国高考心理指导第一人”的王极盛。
他曾在央视10套科教频道连续14天主讲高考讲座,数百家媒体报道过王教授的高考研究成果。
王教授说,高考是事关孩子一辈子的大事,孩子辛苦了那么多年,可能因为一场考试就改变了命运。
他对全国各地400多名高考状元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掌握了大量的独家资料,总结出了许多令人叹服的高考成功规律。
1
高考成功经验就两句话
一是实力强,二是心态好
王教授说,通过对400多名高考状元的深入访谈,总结出了高考成功的两句话,第一句是实力强,第二句是心态好。
王教授认为高考成功的规律,第一靠实力,这是硬件,指考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应对能力。
第二靠心态,这是软件,指考生的心理状态调节,心理调节得好能提高50到100分,而心理调节不好可能会丢50分以上。
临近高考,考生的基本硬件已经定型了。
不可能说你原来扛100斤的东西现在能扛200斤,你只能在100斤左右浮动,这时高考的心态就至关重要了。
据王教授研究,高考生当中,有10%的人是超常发挥,而40%的人是发挥失常。
他清楚地记得,2002年,北京八十中有个名叫陆程远的考生,高考前的一模考试考了598分,二模考试604分。
到了高考,他心态稳定,超常发挥,“你们猜他考了多少分?”
有人猜620,有人猜640,有人猜650。
最终的答案是,陆程远考了704!
这个成绩足足高出二模成绩100分,陆程远也成了那一年北京市的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
还有一位湖北的考生,成绩很好,一心要上清华北大。第一年没发挥好,考了二本,他不甘心,复读一年,结果因为心理压力太大,他在考场上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多年辛苦付诸东流。
王教授说:“这就是心态的作用,心态好可以提高50至100分,心态不好可能会毁了一场考试,导致零分的结果。”
有的人越考越来劲,有的人越考越泄气,这都是心态的作用。
高考是大考,考生紧张度高,这很正常,但是“调节好心态,高考就能成功一半。”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