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日,海外院士、国外著名大学杰出教授詹姆士•迪杰成立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生物学海外院士工作站揭牌。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该校瞄准国际学科发展的最新前沿,国民经济改革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对标一流、引才引智,设立海外院士工作站。
詹姆士•迪杰院士长期致力于微生物生态、生理及其多样性、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研究,特别是土壤氮循环研究。曾任国际土壤生物委员会主席其团队,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核糖体数据库和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平台。詹姆士•迪杰院士在发言中表示,土壤微生物组的功能与人类粮食生产、环境保护和医药卫生等密切相关,中国西部地区有世界最大的土壤微生物组,希望通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深层次合作,探索微生物领域未知世界,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农业、环境、气候等重大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该校校长吴普特在讲话中代表学校对资源环境生物学海外院士工作站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作为全球农业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对我国和整个世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与詹姆士•迪杰教授团队合作,建立“旱区土壤微生物生态和土壤可持续生产力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将对学校探索未来农业发展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其目的就是希望在保证国家生态安全、人类健康前提下,通过开展土壤微生物组相关研究,为解决干旱半干旱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探索学校国际合作的新途径,用丰硕的学术成果和人才培养成果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吕家珑在发言中表示,学院将为詹姆士•迪杰院士提供高效、宽松、包容的科研环境,促进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的发展。
按照协议,詹姆士.迪杰院士团队将围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发展需求以及“旱区土壤微生物生态和土地可持续生产力”主题,重点在旱区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碳固存、旱区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氮素可持续性和生态学驱动的土地可持续生产力研究开展工作,同时组建一支国际高水平“旱区土壤微生物生态和土地可持续生产力”学术团队,提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促进学校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向世界一流学科快速发展。
聘任仪式结束后,举办了土壤微生物生态国际研讨会,詹姆士•迪杰教授,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教授珍妮特•诺顿,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乔治•罗德里格斯,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洪堡客座教授、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梁超,美国奥本大学教授冯宇澄及韩国中央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厦门大学,江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研究所等专家学者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