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从检索的角度来看,填得越多,被检索的范围越大,理论上系统可以从第一个一直依次检索到最后一个志愿。但从投档的角度来看,填得再多,也只会投出一次,投给它最先检索到符合条件的那所高校。
这里,还要解释一个问题,什么叫符合投档条件呢?
有不少家长和考生以为,所谓符合条件就是考分大于等于志愿高校的最低提档线。这是错误的!
因为,高校的最低提档线不是人为划分的,而是自然形成的;它不是在提档之前确定下来的,而是在提档全部结束后才确定下来的。
还是要举例说明。
比如说安大今年要在安徽理科普通批次招生2680人,按照招生章程上的政策来说,可以提档到105%,也就是在安徽理科考生中提取2814人的档案。实际上,现在已经无限接近100%提档了,因为提档人数超过上面批准的招生计划数太多,高校消化不了,就只能退档,而一旦退档,就基本宣告考生在本批次被淘汰。意见太大,所以高校基本把提档人数控制在略超计划的范围内,学校还有预留指标可以消化这多提的少量考生。
假设安大最终在安徽理科考生中提档人数是2700人,那么,安大的最低提档线就是这第2700位被提考生的实际考分。如果孙小悟就是被系统投进来的第2700人,那么孙小悟考600分,安大理科今年在安徽的最低提档线就是600;孙小悟考的是580分,则最低提档线就是580。
所以,有些家长和考生以为安大事先划出了一道提档线,然后系统再检索考生的分数是否大于等于这个分数再确定能否投档,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