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近年来社会上的各类骗局层出不穷,我院现将常见校园诈骗与借贷相关案例汇总如下,希望引起全院学生的重视,杜绝类似案件的发生,切实保护自身和家庭财产安全。

一、校园诈骗常见案例

1、兼职刷单类,高额佣金让你越陷越深

案例:2016年3月,某高校老师任某报警称在网上做刷单兼职,对方让她通过链接网址,购物刷单提升网店信用,承诺佣金为本金的3%。因前几个单都成功返本金和佣金,任某渐渐放松警惕。随着刷单数量越来越多,对方多次声称卡单无法返钱,需要再刷一笔才能返还本金及佣金,任老师共计被骗20000余元。

友情提示:兼职应鼓励,刷单需谨慎,高额返现不靠谱,三思而后行。

2、网购退费类,“小二”让你验证转款

案例:2016年4月,某高校女生王某,在校接到一自称淘宝“小二”的电话,称王某网购的“宝贝”缺货,需要进行退款。王某按照对方指示进行网上操作,并把自己的验证码告知对方,接着收到短信提醒称卡上得钱全部被转走,王某共计被骗7000余元。

友情提示:网购很方便,“小二”会冒充,认清链接不轻信,看好验证码。

3、中奖信息类,保证金让你有去无回

案例:2015年12月,某高校学生高某报警称,在学校接到电话,称自己中国好声音中奖,二等奖,领奖需要交纳保证金,否则将以不履行义务起诉。高某遂分四次给对方账户汇款,总损失10000元。

友情提示:中奖不轻信,不交保证金,天上不会掉馅饼,谨防被欺骗。

4、冒充熟人类,“亲人”让你掉入陷阱

案例:2016年4月,某高校学生马某报警称一自称是自己学校同学刘某的人在QQ上向自己借钱,因为对方说的情况和自己同学的姓名、现工作单位均相符,马某就从网上给对方转账12000元。之后对方将马某拉黑,马某电话联系刘某,方知上当受骗。

友情提示:熟人要借钱,电话先确认。问清是否是本人,绝不轻信人。

5、非法链接类,好奇心让你钱包变空

案例:2016年2月初,某高校学生张某在老家过寒假时,收到了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称其学校的成绩资料已上传到网盘,请他下载激活保存。张先生下意识地打开了短信中的超链接,手机却中了病毒。过几日,张某才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人转走了3000余元。

友情提示:上网要安全,打开防火墙。未知链接不轻点,小心防病毒。

 

同时还需防范以下几种类型的诈骗:

(一)设立假冒银行网站,骗取账号、密码,盗领财务。

(二)以办理出国手续、介绍工作、推荐保研及购买优惠物品等为由,收取介绍费、手续费、好处费等,加以行骗。

(三)冒充航空公司称“航班取消/改签”,通常提供的姓名、航班等信息都是正确的,并要求事主转账支付“手续费”。

(四)冒充熟人打电话,并让事主猜测他是谁。通常骗子会假冒事主的朋友或单位领导。取得信任后,骗子称“急需用钱”,让事主汇钱到其指定的账号。

(五)事先摸准学生及家庭有关情况,以学生在校发生事故、生病住院等为由,骗取学生家长信任,让学生家长往指定的帐号存人现金,达到骗钱目的。

(六)中奖信息类,保证金让你有去无回。以“中奖率高”、“一夜暴富”等为由,教唆参与网络赌球赌博,并加以行骗。

(七)以涉及贩毒、洗黑钱等犯罪活动相威胁,当事人要想证明清白,得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

(八)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

二、在校大学生如何防范诈骗

骗子们的把戏虽然变化百出,但“万变不离其宗”。各地警方根据诈骗案件的规律,总结出“8个凡是”,只要涉及其中一点,就很有可能是诈骗。

(一)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

(二)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三)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你先交钱的;

(四)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

(五)凡是在电话中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

(六)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

(七)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汇款的;

(八)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遇到上述情况,大学生要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在与不熟悉或身份不明的人员接触时,谨慎言行,提高警惕;要作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在提倡助人为乐、奉现爱心的同时,要增强辨别力,不轻信花言巧语、不透露个人信息;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上当受骗后要及时报案。同时不关注不参加不宣传“裸贷”“名校贷”“分期乐”“爱学贷”“趣分期”等校园网络借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