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阳光学院创办于2001年,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独立学院,并于2003年底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教育的福州大学独立学院。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阳光城集团董事局主 先进的办学理念 明德至诚,博学远志;阳健不息,光华恒升。学院依托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州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具有雄厚实力阳光城集团的资金优势,以“创百年名校”为战略目标,围绕“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夯实基础、强化能力、多样发展、重在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以“责任、真实、阳光”为人才培养核心价值,推行“精细化、人文化、规范化”的管理理念,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格、良好人文修养、扎实理论基础、熟练专业技能、强烈创业意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良好的办学条件 学院位于著名通商口岸福州市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背靠卧龙山,俯瞰闽江水,依山而建,风景秀丽,校园建筑物被评为“福州市十佳建筑景观”。现有51个实验室,其中电脑音乐制作室、录音棚、ERP沙盘模拟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EDA技术实验室、信息处理与DSP技术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等实验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图书馆占地面积2.33万平方米,藏书逾46万册;拥有学术报告厅、音乐艺术中心、网络中心、游泳池、塑胶田径场、咖啡屋等现代化教学、生活设施。 优质的师资队伍 学院始终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充分利用独立学院灵活的办学机制,集中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省内高校优秀教师资源,努力构建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学院共有教师421人,其中专任教师有36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270人,比例为73.8%;副高以上职称127人,比例为34.7%;学院双师型教师80人,比例为19%。学院为青年教师提供学术交流和科研启动基金专项经费,选派骨干教师赴海内外脱产进修培训,为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倡导教师要成为每一位学生的“守护神”,按照“夯实大一、强化大二、引导大三、服务大四”的原则完善导师工作制,不断提高师德师风水平;长期聘请美国、日本、南非、菲律宾、韩国、新西兰等国家的外籍教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努力推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科特色是建立起以服务第三产业为主的专业结构,并逐渐建立文化产业管理、商务管理等特色学科群。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一是启动综合班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改革工程,优质优教,实行个性化培养;二是启动修读双学位工程,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不同需求;三是启动通识教育课程,构建大学生“德、博、雅”素质教育体系;四是推行与台湾高校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分别与台湾暨南国际大学、世新大学等五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协议,每年选送学生赴台高校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交流学习,努力提升开放办学的层次。 较高的教学质量 学院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目前,学院共有2项省级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改项目、7门省级精品课程、5项省级科研项目、5项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1门院级精品课程、12项院级科研项目;学院积极实施“百名名师进校园”和“百名实务专家进校园”工程,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开阔学生学术视野;分别与160多家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积极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广阔的平台;各系分别开展“一系一精品”专业竞赛活动,学生在全国及省级电子设计大赛、程序设计大赛、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结构设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多项竞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多彩的校园文化 学院精心打造校园特色文化,着重打造社团巡礼节、文化艺术节、体育文化节、宿舍文化节、周末文化广场等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提高综合素质。共有科技学术、文化理论、文艺体育3大类、35个学生社团、7大艺术团队,持续开展礼仪大赛、主持人大赛、歌手赛、舞蹈赛、摄影大赛等精品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学院现有5300名中国注册志愿者(占在校生总数的75%),持续开展社区服务、法律援助、爱心义卖等志愿服务,得到了中新社、福建新闻频道、中新网、东南网、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等媒体的关注。 2012年,学院将面向全国18个省市招生,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会计学、财务管理、行政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应用心理学、英语、日语、法学、广告学、美术学、音乐学等22个专业。 展望未来,学院将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立足海西、服务社会,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努力把学院建成一所理念新、机制活、质量好的现代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