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6个多月的艰苦训练,12月22日,由智能制造工程学院2016级数控技术专业邱鸿江、2016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杨帆和2017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罗鸣3名同学组成的我校参赛团队,在2019年度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高职组)”赛项中,以总分85.5分且高出第二名21.05分的绝对优势,斩获第一名,获得国赛参赛权。这是我校自2016年参加该赛项比赛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我校在2017年度、2018年度的成绩分别是第6名、第4名,呈现持续进步的态势。
“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高职组)”赛项比赛采取团队比赛的形式进行,本赛项竞赛内容设为7个任务环节,是综合了相关国家标准,以及各企业生产工艺和工作流程的共性部分并结合教学需要设计的,共计时间300分钟。主要考察参赛选手的团队协作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和数控机床机械装调、电气装调、精度检验、故障诊断和排除、新技术应用、工件试加工等技能以及竞赛工作过程中的职业素养与安全意识。
通过校级赛选拔是我校组建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赛选手的工作机制之一。在2018年校级选拔赛中,邱鸿江和杨帆两位同学在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赛项中脱颖而出,罗鸣同学因在电气接线赛项表现优异而被选中。三位选手平时爱好钻研,新生一入学就积极报名参加“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导师团”,在导师带领下,开展多项科技创新活动,是学院科技部骨干成员,也是我校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ROBOTAC等竞赛的核心成员,已有多次参赛经验,行动很有默契。自参赛团队组建以来,更是同进同出,在一起系统地学习了机械基础、PLC、精密检测等知识,反复操练普通机床、数控机床装调与检测等技能。临近比赛,更是放弃休息时间,全力备赛,参加了3个月的“魔鬼式”集中训练,每天训练超过12个小时。
陈佳彬、李佳新、宁歆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是个典型的“传帮带”团队,分别有3届、2届、1届的指导竞赛经验。他们根据各自特长而分工,更注重协作和模式创新,以高于竞赛标准的水平组织训练。根据评分标准,检测精度应达到0.03mm,但他们是按0.01mm的水平训练学生。组织学生不仅做完了近3年的国赛题库,江西、广东省级赛题库以及第八届全国数控技术大赛的题库都逐一做完。通过题海战术,在一次次的反复中不断地把上一次出现的失误加以修正,在这样一次次的练习中对技能进行打磨锤炼。同时,他们还邀请了企业界、教育界的数控系统、机床检测等领域的技术专家,对参赛学生进行指导,对竞赛技术文件反复推敲。各位外聘导师的讲解,极大帮助了参赛团队,解决了不少方向性难题。为了营造竞赛仿真气氛,他们还按照训练如战场的思路,遵循相关国家标准和生产工艺,举行多长为时300分钟的模拟竞赛。采用最严厉的裁判评分标准,进行打分,记录、总结并纠正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错漏瑕疵。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长达6个月的训练中,我校“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赛项的参赛师生团队付出了很多,无论是汗水还是精力,这6个月的时间是探索的过程,是互助的过程,更是收获的过程!相信他们会一如既往,在国赛中迎来最美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