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职业大学创办于1984年,是由泉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省属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占地630亩,建筑面积21.86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 生近万人。学校继承梁披云先生的教育思想,弘扬“学生本位、爱心教育、手脑并用”的“黎明教育理念”,规模、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海西高职名校的品牌效应 日益彰显。
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29年的黎明高级中学,1984年在黎明学园的基础上创办黎明职业大学。在30多年的高职办学实践中,弘扬梁披云、巴金、梁良斗、李 尚大、梁灵光、胡平、陈明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董事、海外侨亲爱拼敢赢的创业精神和爱国奉献的高尚情怀,并将之发扬光大,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黎明文化生态 圈”。学校设立“梁披云纪念馆”,开展“泉州市巴金文化节”活动,在华侨捐建的每一幢建筑物上都立碑勒铭,介绍捐建者事迹及建筑物命名的寓意,成为校园文 化的独特风景,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爱国精神、创业精神的熏陶。学校图书馆现设有“巴金、梁披云赠书特藏室”,除了收藏巴金、梁披云赠书外,还有现代著 名编辑家、出版家和翻译家吴朗西先生赠送的百衲本《二十四史》,也堪称“镇馆之宝”。
就业率高 学生供不应求
为帮助毕业生充分就业,学校深入泉州市各大人才市场,推介学校毕业生;邀请优秀毕业生、杰出校友来校作励志讲学;充分利用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通过与行业 协会合作推介毕业生;举行大型校园招聘会暨“订单式培养”洽谈会,每年为学生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加强与各类企业的联系,引入多家知名企业如安踏、 九牧王、特步、富贵鸟、鸿星尔克、申鹭达等,举办专场招聘会,为用人单位和应聘者搭建平台。2012年2月,经福建省公务员局、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和省 财政厅批准,黎明职业大学成为“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 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近五年达99%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7%,签约率50%左右,2014年达78.3%。形成了“招生—人才培养—就业 —职业发展”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局面。
优化专业 创新培养模式
贴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构建以应用工科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专业结构。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专业链服务产业链,专业群服务产业 群。形成了为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服装制鞋等现代制造业,经济管理、外语外贸、旅游文创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技术技 能人才的主干专业群。
建立校、省、国家三级重点专业建设机制,以重点专业为引领,全面展开专业内涵建设。2012—2013年,在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中,学校22个专业大类44个专业中有43个进入全省前十名,其中21个专业位列前三,8个排名第一。
名师荟萃 引领学生前行
学校现有高级职称教师130余人,其中正高1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及以上教师300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人。学校被评为泉州市事业单位人才高 地,拥有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1人,省高校杰出青年1人,市优秀人才1人,市科技工作优秀工作者1人,市青年拔尖人才1 人,市高层次金融人才1人。
设备完善 实习实训丰富
目前建有校内实训基地25个,其中3个获中央财政支持,6个获省财政支持(其中3个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先后引入德国西门子、美国QAD、汇成针织、子燕动漫、华阳电子等多家企业,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还建立了近20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覆盖所有专业,基本达到每50名学生一个校外实训基地的水平。
社团众多 校园活动多彩
现有学生社团42个,成员4000多人。坚持每年暑假组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被评为全国、全省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学生社会实践项目《泉州市高耗水产业调查与分析》曾获全国节水调查专项活动一等奖。
奖助齐全 提供坚实保障
学校设有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建立了奖、助、贷、免、补、勤六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品学兼优的学生可获得各类奖学及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及校内外勤工俭学岗位。(陈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