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概况
森林保护专业依托于森林保护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和森林病虫害生物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生态文明意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胜任森林有害生物灾害诊断、鉴定、监测预警、检疫和控制方面的科研、教学、业务管理、生产技术服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生态文明意识,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林业建设需要,具备扎实的林学、生命科学和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森林保护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技能,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科技素养和人文精神,能够在林草有害生物防控与植物检疫、林草防火、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及园林、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从事教学与科研、决策与管理、生产与技术服务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核心课程
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微生物学、菌物分类学、昆虫分类学、森林病理学、森林昆虫学、生物防治、林木化学保护、森林病虫害灾变预警、植物检疫学、林草火生态与管理。
特色优势
专业特色一:师资队伍、教学成果
拥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省部级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省教学名师、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省知识型职工优秀个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省第三届留学归国人员报国奖获得者及全国林业教学名师,形成了学历层次高、梯队和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勇于开拓创新、教学科研实力较强的教师团队。
森林保护教学团队为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承担各级教学类研究课题23项,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4项;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
专业特色二:科研平台、科研成果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森林保护重点实验室、外来林木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林木化学保护中心。
经过60多年的努力和奋斗,森林保护学科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1700余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29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1项、实用新型专利58项;出版教材、专著近50多部。
专业特色三: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芬兰、匈牙利、日本、韩国、俄罗斯、泰国等10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进行了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
学生前景
升学
近三年升学率均在50%以上(含推免)。升学“985”、“211”院校的学生占95%以上,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等。
就业
近三年就业地域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和杭州、沈阳、哈尔滨等省会城市。
主要就业单位:西门子、上海大发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事业单位。
专家谈专业
森林保护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结构设计科学,即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又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全面学习基础知识和理论,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四年本科毕业后具备继续深造所需要的良好理论基础;并且专业所在学科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如果想工作,则具备林业相关岗位所需实践知识,能够尽快投入到工作中。
学生谈专业
我于1982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现在主要以化学生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手段研究入侵害虫的入侵机理。我认为本专业是为了满足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安全和林业事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培养确保森林健康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本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一直稳居全国前列。学生要掌握森林有害生物的鉴定、诊断、监测、检疫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本科毕业后大部分同学读研,部分选择直接就业的可到林业、园林、检疫等部门从事森林有害生物的鉴定、诊断、监测、检疫和控制方面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工作。对大自然和绿水青山感兴趣,有志于生态安全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同学可报考本专业。
校友风采
◆陈黄欣,森林保护专业2023届学生,毕业后保送浙江大学攻读研究生。
◆尹嘉琪,森林保护专业2022届学生,毕业后保送南开大学攻读研究生。
◆张雪洁,森林保护专业2021届学生,毕业后保送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