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学院:信息工程系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一、专业优势
1.专业建设及发展趋势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始建于2003年,是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最早建设的一批专业之一,具有师资力量强,高薪就业比例高的特色。在2016年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估中,排名同类高校前列。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在诸如大数据分析、智能生产、网络安全、软件开发等领域对计算机技术人才有着迫切需求。比如,百度、阿里、腾讯等国内顶尖互联网公司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招聘需求持续旺盛,尤其关注具有扎实基础知识、跨学科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
在地域经济发展层面,专业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区域经济,如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本专业致力于培养符合地方特色的计算机技术人才,为冰雪文化和跨境电商等领域的数字媒体技术提供技术支持。与此同时,专业还着眼国际,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应对全球化竞争与合作的挑战。
未来就业市场发展趋势方面,由于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渗透加深,无论是政府部门的信息技术部门,还是各类型的企业、科研机构和教育部门,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都将保持强劲增长态势。特别是在软件开发、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诸多细分领域,高层次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将是市场的热门争夺对象。
2.师资力量:
(1)侯相茹 教授
侯相茹,中共党员,教授,信息工程系副主任,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数据库挖掘技术。主要教授课程:数据结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开发、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应用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程序设计基础等。
在科研方面,用心探索教学方法,用心主持和参加各项教学科研活动。从教至今负责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的横向项目2项;主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主持并参与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3项;参与省院级项目10余项;发表EI检索论文2篇,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6项,参与出版教材11部,其中副主编教材5部,参编教材6部。论文、项目和教材多次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黑龙江外国语学教学成果奖。
(2)李晓峰 教授
李晓峰,教授,博士研究生,CCF高级会员,IEEE会员,现任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科研处副处长,信息工程系学科带头人,微软MCDBA讲师,甲骨文OCM讲师。主要研究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体育。长期以来一直在高等院校从事软件与理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在计算机视觉、智能交通、图像识别和视频分析,医学影像的智能识别,分割和检测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主持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30余篇被SCI、EI检索。授权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7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受邀担任EAI BROADNETS,ICISS 等多个国际会议的主席,担任Machine Learning Theory and Practice,World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等多个期刊主编和客座主编,担任Information Fusion,Pattern Recogni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IEEE Internet of Things,IEEE Transactions onConsumer Electronics,Applied Soft Computing,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等国际顶级期刊审稿专家。
(3)赵佳华 副教授
赵佳华,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主任。主要教授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PHP网站开发与实现、JavaScript开发、信息技术前沿、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实现、数据结构等多门计算机专业课程。主持省、院级课题共2项,参与省、院级课题共8余项,参与获得省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发表EI论文2篇,发表省级、国家级论文6余篇,教材2部,实用新型专利共5项。多次指导学生蓝桥程序设计大赛获奖。
(4)于虹博 副教授
于虹博,中共党员,副教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学位。双师型教师,有企业开发经验,擅长代码演示授课和项目实践指导。主要讲授java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等多门课程。曾主持院级教改项目1项,参与多项省级国家级教改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国家级以上论文6篇,参与撰写论文多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主编教材2部。指导学生参与微信小程序开发大赛并获东北赛区二等奖。曾获得院级成果奖一等奖2项,多次获得院级教学奖项。
(5)高欣宇 副教授
高新宇,副教授。双师型教师,有企业开发经验,负责量产项目,车用LED刹车灯、雾灯、日间行车灯、照地灯等12个项目电路设计部分。主要讲授,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基于STM32的嵌入式原理与设计、JAVA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导论、电子技术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等。曾获得哈尔滨市科技成果证书。
(6)胥文婷 教师
胥文婷,团员,授课教师,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教师,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深度学习等。专业知识方面:现已熟练掌握C\C++\JAVA\python语言设计、数据结构、数据逻辑、高级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等计算机基础学科,以及人工智能、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机器学习、软件工程、web及Android开发设计等计算机应用类学科。
科研及项目经历:1.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7.05-2018.05参与国家级大创项目《3D打印机断料检测提醒及视频实时监控系统》,担任项目主持人以及负责人,带领组员进行各模块的学习和动手制作整个装置,期间还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发表了《3D打印机断料检测提醒及视频实时监控装置的设计》论文。2.创业训练项目:2017-2018参与了“Kaweh 3D打印创客空间”的创业项目,该项目即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咖啡上的拉花,与同学共同完成该项目的设计,并且入住东北林业大学创业园为期一年。3.研究生期间科研经历:2019-2022读研期间,在翼展机器人实验室进行情绪识别有关研究,投递过《脑电信号情绪识别综述》,致力于研究用脑电信号进行情绪识别,使用当今最新TensorFlow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实验且熟练运用,并发表有关论文。
3.专业特色:
以“新工科”建设理念为指导,体现外语特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里面要体现以下类别课程,外语类课程至少开设2门全外语授课课程,非外语类专业至少开设2门双语课程;各专业至少开设2门校企合作课程;每个专业至少开设一门融通。
课程设置独具匠心,涵盖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多个核心领域,同时开设外语语音强化训练、计算机外语写作等特色课程,强化外语环境下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体系紧密围绕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展开,着力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专业致力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深度教育,通过开设英语和日语强化课程,对接美国和日本大学建立联合培养和升学项目,为学生提供国际化视野。在培养过程中与东软集团等企业合作育人,打造东软校内实训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引进科大讯飞的"码上"平台,加强学生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和科学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和软硬件知识,具备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开发与应用、建设与运行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计算机科学及相关技术领域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的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及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互联网公司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工作。
(2)主要课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编译原理、人工智能导论等。
(3)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硬件系统开发、教学及管理等工作,如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信息管理人员、硬件开发设计人员、计算机教师等,或选择自主创业。
(4)学位授予
工学学士学位
4.学生竞赛获奖成果:
学生可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黑龙江程序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传智杯程序设计大赛,校级训练项目等各种学科竞赛,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就业与升学
2023届毕业生共125人,教育形式采用普通全日四年制,培养方式以非定向形式培养。其中男生43人,女生82人。男生约占34%、女生约占6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62人,约占比为50%,全部顺利毕业。
从工作职业岗位类别来看,毕业生主要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为35人;工程技术人员为12人;教学人员为4人;新闻出版和文化工作人员为4人;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为3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为2人;文学艺术工作人员为2人。
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优秀毕业生卢文春
工作单位:美团上海总部
工作岗位:大众点评前端工程师
工作内容:评价作者模块前端负责人主要工作内容带领小伙伴完成常规需求迭代、秒开性能优化、运营活动开发提效等。薪资:30k+
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优秀毕业生马勇
马勇,来自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的优秀毕业生。在大学期间,他乐于承担班级职务,积极组织、参与各种活动,深得同学们的喜爱和认可。他在大学期间不仅专注于学业,还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他目前创立杭州码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创立之初的注册资金是30万元,年营业额超过150万元。
三、国际化特色
1.交换生项目:
(1)韩国交换生项目:派出孙月和金虎两名同学参加。
(2)俄罗斯交换生项目:派出郭睿思和罗渊博两名同学参加。
2.夏令营:
(1)俄罗斯夏令营:派出郭睿思、罗渊博、罗清允、孙晶、张浩楠五名同学参加,为期2周。
(2)巴基斯坦暑假夏令营:派出杜丽沙同学参加,为期1周。
境外实习项目:
3.泰国汉语教师实习项目:派出王莹同学参加,为期10个月。
4.WAT实习项目:派出祁琬舒,张献文、李日明、郭睿思、罗渊博四名同学,为期3个月。
5.留学生:
接收乍得留学生2名,并顺利完成学业。
6.交流分享:
组织多场国际交流宣讲会和分享会,例如于邀请车里雅宾斯克国立大学的交换生以及参加巴基斯坦暑假夏令营的两名同学与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她们在国外学习和生活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