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海峡高考门户网站——福建高考网

四川师范大学

138807人关注
四川师范大学:普通本科 高校类型:综合类
官方微信
公众号
官方企
业微信

我校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任四川大学校长

sc016 2017-12-29
411

 据人民网12月26日消息,我校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接任四川大学校长。


我校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

  李言荣系我校79级化学系校友,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他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国际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并多次返回母校,举办学术讲座、交流座谈会等,与母校师生回忆师大时光、交流学术前沿、畅谈人生感悟。

  2009年11月5日,李言荣出席了在我校举行的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与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友好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并为师生作了题为《电子薄膜材料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2011年12月28日,刚刚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李言荣专程回到母校来感谢母校及母校恩师对他的培养,并欣然接受担任我校理科学报特邀编委。2012年5月16日,时值四川师大66周年校庆日,李言荣院士回母校和师生分享自己的成长成才经历,希望当代大学生要敢于吃苦,锐意进取,钻研创新。2012年11月13日,李言荣院士再次回到母校作励志成长报告,真诚寄语师弟师妹“实现宽的视野,施行高的标准,拥有强的执行力”。2016年5月16日,师大建校70周年之际,李言荣撰文祝愿母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更卓著的成绩,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2017年 3月30日,李言荣回母校参加第五届化学与材料研讨会。同年,5月19日,李言荣回母校参加了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院士回母校”活动四川省启动仪式,给母校师生分享了自己科研成功的“秘诀”——人一生要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做事业应该追求卓越,挑战不可能。生活上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平凡人生的意义在于,因为你的存在,使你身边的人生活得更好”。


2017年5月19日,我校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回母校作报告


2017年5月19日,李言荣院士(右二)回母校与恩师蔡冀英(左二)交流
 

附:我校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为四川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撰写的回忆文章

浓浓母校情  依依学子心

——写在母校建校70 周年即将到来之际

李言荣

  恢复高考后不久,我便踏上了通向未来的关键之路——上大学,成为四川师范学院(今四川师范大学)化学系79 级的一员。在那个年代上大学实属不易,更别说像我这样家庭出身、成分都不好的人,因此对于这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我格外珍惜。之所以选择化学专业并不是因为这是我的专长,也许只是因为当时高考化学成绩比较高的原因吧,很可惜的是,毕业后工作并没有选择在化学领域而是逐渐转回到物理相关行业了。白驹过隙,蓦然回首,大学时光已逝30 载,当年青葱岁月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紧张有趣的学习生活让我们努力在知识的海洋汲取营养,充满欢声笑语的踏青郊游使我们的课余时间变得丰富多彩,新奇的“舞蹈热”牵动着我们这一代学生的时代神经。川师大影响着我的一生,当时作为一个懵懵懂懂的学生,我得到了老师同学的帮助。如今回想起母校和当年的老师,依然心存感激,是他们在我成长的关键阶段给予了栽培和关怀。

  若说大学四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就是培养了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和生活习惯——一种追求上进的状态。而这当中多亏了当时很多老师对我们的爱护和指导。我对化学系有几位老师的印象十分深刻,特别是蔡冀英老师,她很热爱每一个学生。她一直鼓励我们去读研究生,那时我们的视野比较狭窄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事实证明蔡老师是有先见之明的。川师大目前已有两位化学系毕业的学生被评为院士,我认为这其中蔡老师功不可没。当年蔡老师在春节期间给我补习备考研究生的课程,包括学校的选择、考题的预测等都让我印象深刻。蔡老师始终平等对待和帮助每一位学生,从不图回报,只求学生上进。另一位就是我们辅导员冯可甫老师,我对他一直都很尊敬,后来我们也保持联系。分配工作时冯老师拒绝了利益的诱惑和私心的牵制,始终坚持一个基本原则——按成绩分配,做到公正公平。我想肯定有人找他攀关系,那一定会挤掉我们这些没什么关系的学生,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坚持原则,因此在我眼里,冯老师是伟大的,当时的分配,决定着我们每个学生的命运,正是冯老师的公正才让我得以进入重庆师范学院。我在那里任教几年后,考取中科院的研究生,在完成博士后研究后,我到了电子科技大学工作,中途还有几次出国留学的经历。如果当初没被分到重庆师范学院,那么我以后的道路还不知会耽搁多少时间和精力。17 岁到22 岁,大学四年的时光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从大方面的“三观”到小方面的思维方式在这个时期基本形成。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这是影响我一生的关键时期。

  我觉得什么东西都是变化的,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人一出生他一定会死亡,也就是起点和终点一定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都要赋予生活以意义,人一辈子总要努力,在一定的年代、一定的年龄,一定要努力去做对这个社会有意义的事情。这个事情不管大小,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算成功。要做一个成功的人首先要有开阔的视野,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的也是视野的开拓;其次是要确立标准。你做人的标准是什么?你的标准是高或者低?这决定了你选择的路径和你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多数人在智商上没有多大的差别,重要的是看后天的努力;第三个是去实践。只要去做就会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东西。

  毕业后,我一直和母校保持联系,母校的领导和老师对我非常关心。在电子科技大学工作后我常回到母校给同学们作报告,与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老师们交流,讨论人才培养、科研合作、读书学习、青年教师培养等问题。我相信母校今后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母校毕业的优秀人才也会越来越多,能够对国家、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现在学生的主力是90 后,对于这批大学生,总的来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国家强盛后他们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习的方式都在发生巨大变化。而事实也说明,90 后这代是非常有前途的,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是中国梦实现的中坚力量,所以对于他们我觉得最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创新意识。

  在母校70 周年校庆之际,祝愿母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能够取得更卓著的成绩,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也坚信川师大的明天必将更加灿烂夺目! 

热门关注:
上一篇:校长汪明义为“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名师高端研修特级教师班授课
下一篇:学校召开2020年师范专业认证暨教师教育工作推进会
分享: 微信 微博 QQ空间
今讲高考升学

账号密码登录

注册
其他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