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智能电网信息工程(080602T)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简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是针对国家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国家智能电网建设所开设的一个新兴交叉学科专业。以智能电网为背景,引入信息技术与控制技术,注重智能电网信息系统设计,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为侧重点,强调科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相互结合。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重点实验室3个,智能电网、新能源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等综合研究室,与省内外电力公司、电力研究院和相关企业共建1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是我省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的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基地。
【培养目标】:本专业紧密结合国家智能电网建设之需,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综合应用智能电网相关理论及通信、自动化、传感与检测和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信息技术,从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相关的智能用电、智能电网调度与控制、智能化变电站、分布式发电、微网等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应用集成,适应新兴国家战略产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修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通信系统原理、信号分析与处理、嵌入式系统、电气测量技术。
【主要毕业去向】:本专业培养具有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国家相关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从事智能电网、电气工程、控制工程、通信工程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电工实习、电子实习、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仿真、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电子设计综合实训、生产实习、智能电网综合实训、创新综合能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13人,均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1人,教授1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职称人数占教师总数的38%;博士2人,高学历人数占教师总数的100%,形成了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合理、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的教学科研团队。
【实验实训条件】:现有河南省新能源发电关键设备工程研究中心、新乡市分布式发电与电能变换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新乡市中低压电力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覆盖了智能电网、新能源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电能变换传输等多个教学与研究综合实验室,配备了价值1500余万元的实验设备,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践和创新开发的需要。立足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领域特色人才培养,同时兼顾其它行业的人才需求,培养具有电气工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