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550106)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工匠精神与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等核心素养,掌握室内外环境设计的相关知识,具备制作室内、室外设计效果图及施工图,以及完成不同类型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及施工指导能力的学生。自2015年成立以来着力与本土优质企业共建校企合作产学研平台。针对安徽省数字创意产业所急需的室内外创意设计、广告会展设计等产业人才,结合安徽省设计教育的现状及规律,针对行业企业及学校自身发展需求特点,开展实施“工学结合,项目导入,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教学实践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能力。确立了“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平台,以‘工作室制教学’为载体,以校企双导师制的教学团队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建成“根植合肥、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面向国际”,具有优质社会服务能力与品牌效应的特色高水平专业,打造理论扎实、技能熟练、路线正确、师德高尚的高素质教师团队,培养“重传统、精技艺、会设计”的环境艺术设计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立以来专业先后被认定为“安徽省教学创新团队”“安徽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安徽省服务十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近年来学生在全国院校室内设计技能大赛总决赛、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环境艺术设计赛项、安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各类国家级省级设计展赛中获奖两百余项。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下设7个工作室:
1.空间设计工作室
该工作室专注于建筑及室内空间设计领域。教学中贯穿建筑与室内的一体化设计思维,从建筑外立面形态构思、空间流线规划到室内功能分区、材质搭配,实现从宏观架构到微观细节的全链条教学。教学上以项目实践为导向,带领学生参与真实设计项目,通过引入住宅、商业综合体、文化空间等多元实践项目,带领学生掌握数字化设计工具,同步融入可持续设计理念与材料创新应用。学生在工作室既能学习前沿设计理念,又能在实践中提升绘图、沟通、团队协作等技能,为未来投身建筑及室内空间设计行业筑牢基础。
2.景观设计工作室
工作室专注于景观设计的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秉承“艺术激活空间,设计赋能发展”的理念,将教学深度融入真实城乡项目。构建“教学-实践-社会价值转化”一体化体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全程参与从概念构思、方案设计到落地实践的全过程,在项目中锤炼手绘表达、空间塑造、生态意识及文化理解等核心艺术设计能力。教学中,打破理论与实操边界,依托真实城乡景观项目,让学生全程参与场地勘测、方案设计、施工落地。师生深入实地调研,运用艺术化的景观设计语言,改造公共空间、激活场地潜力,将艺术审美、功能需求与社会价值创造紧密结合。工作室致力于培养兼具扎实美术功底、创新设计思维和项目实践能力的景观设计人才,为城乡建设输送富有艺术感知力的专业力量。
3.展示空间设计工作室
该工作室着力培养掌握现代展示空间策划、设计与实施能力的专业人才。工作室聚焦于各类展示空间的设计与研究,涵盖博物馆、展览馆、商业展厅、主题展演空间、品牌快闪店等。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强调空间叙事、信息传达、用户体验与氛围营造的核心设计能力。学生将系统学习空间规划、流线设计、展陈设计、灯光设计、材料应用、互动多媒体技术整合以及模型制作等核心技能。工作室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鼓励跨学科协作,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文化趋势、品牌策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我们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思维、扎实技术、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能够独立或协作完成从概念策划到落地执行的展示空间设计项目的高素质、复合型设计人才。
4.室内设计工作室
该工作室方向专注高端住宅、商业空间、个性化空间方案设计等方向,秉持“功能为骨,美学为魂”的理念,开设课程引入最新AI、D5渲染器等前沿技术辅助设计,构建项目化驱动实训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精设计、懂工艺、会管理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为区域家居产业升级输送技术技能新锐。
5.软装与陈设设计工作室
软装陈设设计专业,聚焦空间美学与生活方式的深度融合,培养兼具艺术感知与实践能力的软装设计人才。课程体系以美术功底为根基,涵盖软装风格、色彩搭配、家具陈设规划、布艺与灯光设计,花艺实操,软装案例分析与实战,软装摆场及报价等核心模块,融合手绘表现与3D建模等实用技能。
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工作室项目制学习,对接住宅、商业空间等真实设计场景,训练学生从概念构思到落地执行的全流程能力,强调将艺术审美转化为提升空间质感与人文温度的设计方案,助力学生成为懂美学、通市场、善落地的专业软装设计师。
6.公共艺术设计工作室
致力于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公共艺术设计人才。教学中注重夯实造型基础,引导学生通过立体媒介创作,完成从平面到立体的思维转换,提升空间感知与造型把控能力。同时强化数字技术运用,让学生掌握从图形处理到空间建模的数字化创作技能,实现创意的多维呈现。课程体系融合理论与实践,既解析公共艺术的核心内涵与发展脉络,又深入探索材料特性与构造逻辑,让学生学会根据创作需求灵活选材施艺。通过综合实训与模型制作,推动学生将科技元素与艺术创意结合,完成从概念构思到实体呈现的全流程创作,培育兼具扎实功底、创新思维与跨界整合能力的专业人才。
7.舞台空间工作室
该工作室专注于培养具备戏剧、舞蹈、音乐、大型活动等表演艺术空间设计能力的新型复合型室内设计人才。引导学生掌握剧本解读转化为空间叙事、动态场景思维、舞台材料工艺创新、灯光与多媒体融合设计及舞台技术基础,强调从概念到落地的全流程实践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