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绝大多数高校尤其是原一本院校都有分数级差的规定,分数级差是指学校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时,要求该生考分应高于已投档(或录取)的第一志愿考生一定的分数,这个分数就是该校的分数级差。例如,xx学校规定:我校招收高于我校调档分数50分以上且服从专业调剂的非第一志愿考生……可简单地说该校的分数级差是50分。各高校对分数级差的表述不尽相同,有些高校明确了具体分值,有些高校则没规定具体分,考生要注意辨别。从目前情况看,可说几乎所有重点院校都设有分数级差,而一般地方院校基本上不设分数级差。
第三,许多学校在招生章程中有“志愿清”的提法,所谓志愿清就是在录取中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该校的考生,只要第一志愿生源充足,只录取第一志愿报考的考生,即使二志愿考生的成绩再高,原则上也不予录取,除非该校预留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名额。当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即一志愿进档考生人数少于学校在该省招生计划数时,才录取第二志愿报考的考生,而且可能还有分数级差的要求。
第四,不少招生章程中有“专业清”的提法,是指考生专业安排的办法。即在进档考生中,按第一专业志愿分类,由高分到低分排队,当人数等于或大于该专业招生计划数时,则由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未被录取者按规定转到其第二专业志愿排序,若第二专业志愿有空缺,则安排到第二专业志愿,否则依次往后安排。若第一志愿人数少于招生计划数时,则从第
二、第三专业志愿者中择优录取。简而言之,专业清的意思是先将进档的第一专业志愿考生安排完毕后,再考虑考生的第二专业志愿,或从第二专业志愿中录满专业招生计划人数
总之,各高校招生录取规则中都有些实质性条款,对填报志愿十分重要,考生和家长务必要高度重视。
第三要知争:知争是核心,是难点。所谓“争就是竞争,即竞争对手的情况。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始”,报考中的这个“彼”不只是招生高校,还包括与自己具有同等竞争力的考生。根据多年掌握的情况,许多考生及家长在志愿选择的时候,只是自己的分数与拟报高校的录取分数进行比较、分析却忽略了与自己具有同等竞争力的考生群体。打个很简单的比方,某考生高考分数580分,所要报学校近几年最低录取分都在560~570分之间,按理说被这所学校录取应该没问题。可是这所学校今年招生10人,报考的上线考生多达几十人,这个考排在了十几位,结果没有被录取。很显然,一个考生能否被录取,不仅取决于分数,更取决于报考的人数。因此,分析和判断一所学校能否被录取,万不可忽视其他考生的因素。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与自己具有同等竞争力的考往同等分数考生所被录取的学校,避开热点,现“冷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也和作战一样,要科学分析、综合判断,用思维和智慧解决问题。
此,占有的资料越充分,掌握的信息越广泛,所做的准备越充足,胜算的概率就越大,绝不是靠一跳而就、临时抱佛脚就能成功的。
第四要知情:知情是策略,是焦点。所谓“情”是指一省的考情,包括报考政策、考生人数、招生计划、录取比例、录取批次及其控制线等,是从宏观的角度、全局的高度把握整个考区内的总体情况与态势,以对个人报考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这也和“炒股”一样,买卖股票不仅要看个股,更要看大盘、知大势,顺势而为,才能成功。这里提醒考生和家长注意的是,在利用省控线进行报考时,一定要将个人分数高出所在批次控制线的分数,与高校以往录取分差(即录取最低分减批次控制线的差值)相对照,根据“分差”来报考。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