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的临近,考生往往会思想负担过重、心理压力大,导致情绪波动大、烦躁不安。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心态呢?首先,要充分利用时间,掌握和积累丰富的知识,做到胸有成竹。其次,考生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每一次考试,每次考试后都要总结和分析,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另外,考生要学会调整心态,有目的地放松自己,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到劳逸结合,学习起来才会头脑清醒、精力旺盛,学习效率高。
二、短期突破靠写作,争取高分看阅读
1.短期突破靠写作
首先,注重开头句和结尾句的精彩。
其次,写作练习时选择词汇要让人耳目一新,凸现个人特色。英语中表达同一个意思的单词很多,从中找出与众不同的可以显得贴切自然,使语言不至于单一。在运用一定语法结构造句时,要注意避免使用相同长度的相同句型,而要使句式变化多样,复杂得体。长句一般能体现一个学生的“文采”,而短句可以减少长句给读者带来的阅读疲劳,产生一目了然的效果。二者的完美结合才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此外,那些倒装句、独立主格、分词结构等句式的混合有效使用,也可以提高表达的层次感和节奏感,增添文章的色彩。
再次,要求考生上下文要有连贯性,注意关联词的正确使用,使文章整体感强。正确使用时间顺序、空间连词、因果关系词、递进关系词、对等并列或选择连词,使用好过渡性词语。熟读、熟背一些不同体裁和题材的英语范文,可使自己牢记和掌握英语的习惯表达,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
2.争取高分看阅读
作为一项综合技能测试,高考英语首先检验的是阅读能力,阅读理解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所以即使到了后期做整套模拟训练的同时,无论老师和学生都不能忽视阅读的重要性。
后期阅读从以下几点尝试:
首先,增大阅读量。后期复习时,千万不要停止对阅读量的扩充,而是要增加阅读理解的篇数,扩大阅读材料的范围,适当加大阅读理解的难度,同时要进行限时训练,保证既快又准。进行阅读训练的同时应注意巩固语言知识,特别要丰富和扩大词汇知识,具备系统扎实的语法分析能力。同时,结合前期训练阅读出现的问题在后期训练时不能仅仅满足于读后做题,更要着力分析和查找失误的原因,不断矫正阅读的不良习惯,对做过的阅读测试题也要拿出来重新阅读一下,尤其对出错过多的阅读理解材料,这样可以明显找出理解时的方法错误、心理错误、分析判断错误,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技巧,增强理解能力。顾全5种能力的考查,即细节理解、推理判断、总结归纳、猜词猜句、选标题等。按照阅读理解的解题步骤做:浏览问题,心中有数;寻找主题,通读全文;联系中心,完成答题。
三、英语冲刺六个注意事项:
1.把握最后的航标,相信老师,跟紧老师。
2.考试忌手生,考前最好做2到3套高考英语题,既能练手又能助考生一臂之力。
3.答题时遵守恒定的时间,即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4.培养泄洪式答题顺序,不在难题上纠缠。
5.重视答题时的第一印象和选择。
6.务必保证卷面整洁,卷面整洁是获取高分的保证。
(作者简介:杨庆华,任教于于都二中,中学高级教师;李德志,中学高级教师、市教研室英语教研员)
数学:重视思维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龙慧
高三最后阶段复习时间短、内容多,如何减轻盲目学习造成的负担,至关重要。其实复习就是要把平时分散出现的知识集中再现,系统地加以梳理,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沟通,使各块的知识形成“树”形结构,“树”交叉逐渐形成“网”。
一、回归课本,查缺补漏
高考命题从来都是以教材为蓝本编制的。回归课本,对课本的知识体系做一个系统的回顾与归纳,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延伸与联系,重视教材中重要定理的叙述与证明。复习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知识范围,应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加以延伸,对前后知识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加深对各部分知识间的理解,使之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对等差、等比数列的复习时,可进行横向联系,对这两类数列的定义,概念公式性质以及应用进行类比,区别其异同,从中找出规律,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二、重视对数学思维方法的复习
掌握四种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明确驾驭数学知识的理性思维方法,其集中体现在四大数学思想方法上。四种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是:①函数与方程的思想;②数形结合思想;③分类讨论思想;④化归或转化的思想。
三、明确高考对各种能力的要求
(1)运算求解能力:对运算的简捷性、准确性、合理性、熟练性有较高要求。
(2)逻辑思维能力:对解题过程和结果的估计要符合逻辑。
(3)空间想像力:其要求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材料分析题(又称数学符号问题),二是立体几何论证题,三是立体几何计算题。
(4)抽象概括能力:应从具体的、生动的实例,从大量信息材料中,抽象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
(5)数据处理能力: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6)应用意识: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依据问题的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
(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四、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提高解题能力
对于高考的必考题型如函数、数列、向量加三角函数、导数的应用、概率和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如现在仍有疑惑则必须对这些题型进行专项训练。其方法:找出以前做过的几套综合题,就对这个题型抽出来重做(思考、归纳、升华)。解题要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巩固与掌握,有利于加强综合知识的沟通,不能只局限在某一知识范围内。建议同学们应适当做些综合试题(如外地模拟考试题),考虑到双基的重要性,根据选择题的特点要注意方法的选择,解选择题除了通解通法(直接法)之外,还有数形结合法、特殊化法、逐一验证法、排除法等等,提高做选择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作者简介:南康中学高三数学教师,曾获2008年江西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2008年全国优质课竞赛二等奖,赣州市教学新秀)
语文:强化迁移能力丰富人文积淀
□曾瑞华
江西省高考语文科目自行命题已有四年,语文命题“回归语文本位,回归语文教材,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的思路在试卷中一以贯之,已形成了鲜明的江西命题特色。因此,在明确历年的命题思路基础上,后阶段的复习备考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厚积薄发,深思慎取,丰富人文积淀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树立大语文的学习理念,多读健康向上、有意义的书籍,深思慎取,丰富自己的人文积淀。作为母语的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平常的学习中应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自觉地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要学会“积累、感悟、涵泳”,变死读书、读死书为活读书、读活书,使自己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在实践中领悟汉语的规律,提高自身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这样,既可为高考作文积累写作的素材和经验,也可为人生打下一点精神的“底子”。
二、重视教材,回归文本,强化知识迁移能力
为了纠正部分学校教学中重资料轻教材的做法,我省在这几年的高考语文命题中,都有意无意地从语文课本或语文读本中直接或间接选取部分材料来命题,2008年则明显加大了这方面的力度。因此,在复习中要重视教材,回归文本,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感培养,夯实基础,认真研究课本内容,仔细分析、筛选课本中涉及的知识点、常考点、能力点、应用点、链接点,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以致用,培养语文的迁移能力。梳理课文内容主要在五个方面:字词积累(包括文言句式、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文学常识;背诵;素材积累;重要篇目的常考点。考点的复习要全面,应时时联系课本。复习现代文阅读时要联系课本中《故都的秋》、《胡同文化》、《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珍珠与泪珠》等篇目来复习,而古诗文鉴赏一定要联系课本中的古诗、古文来复习。课本复习要体现主次与详略,知识点的复习也应如此,如语音、字形识记这类考点,可采取练练、读读并适当点拨的复习方法;而现代文阅读、古诗文、病句等内容,应作为复习的主要内容,要重点抓好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等方面的训练与讲解。作文的复习则应贯穿并分散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加大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训练力度,强化文体意识,规范文体特征,从而使自己在写作中能对试题展现的各个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
三、整合资源,分清主次,合理安排复习内容
眼下距离高考时间只有3个月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做出取舍与整合。要充分利用每星期一、三、五早读及二、四、六晚读,做好语文知识的积累,积累写作素材、名篇名句、文学常识与字音的识记、字形的识记等,注重发展把握语言各方面要素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复习时要分清主次,做到以课本及一本资料(考点复习)为复习蓝本,重点掌握考纲中的知识点;选好一本考点练习为知识巩固练习,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周测及大考,检测自己学习的情况,发现自己语文学习及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自我学习或同学间交流形式。无论哪种形式,目的都是提高并巩固自己的语文知识点,对学习中的弱点、盲点、误点自己要清楚,要有突破性的计划。在复习中要以问题(专题)为切入点,做好板块知识与能力的过关。应着重培养自己筛选语言信息的能力,无论是古诗文还是现代文阅读,都要以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筛选和捕捉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突破口。阅读与鉴赏题不一定要做很多,关键是应做一题就搞清一题,做一种类型就搞清一种类型,重训练,重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注意阅读速度的训练以及强化结构分析能力的训练,文本的选择不必过分追求地方特色,着眼点还应在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上,以激发思想情感、认识方法等方面的冲突,形成解决问题的冲动和驱动力。此外,还要注意答题规范性的训练,包括书写(包括标点)的规范,作文标题的位置、分段的规范;书写工具的规范等;审题准确,如何问如何答,不机械地固定答题;根据题意与赋分点,做到分点回答,条分缕析;注重答题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等等。
(作者简介:中学高级教师,江西省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赣州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