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内容:距离高考还有10天时间。在这最后的备考冲刺阶段,应广大考生及学生家长的需求,《今晚报》特别诚邀本市部分名校教师以及高考命题研究专家等,为广大考生逐一梳理各科知识要点,讲解9门科目迎考策略。由于篇幅所限,今日刊出语文、数学、英语和物理4门课程,其余几门明日刊出,请广大考生继续关注。
人民网·天津视窗5月29日电:距离高考还有10天时间。在这最后的备考冲刺阶段,应广大考生及学生家长的需求,《今晚报》特别诚邀本市部分名校教师以及高考命题研究专家等,为广大考生逐一梳理各科知识要点,讲解9门科目迎考策略。由于篇幅所限,今日刊出语文、数学、英语和物理4门课程,其余几门明日刊出,请广大考生继续关注。
语文:六字方针
第四十二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袁滨渤:考生要充分认识到最后的复习阶段仍是大有可为的,语文最后阶段的复习,可采取以下“六”字方针。
一、清:要明确试卷结构、题量、试题分值,这也是复习中最好的指导老师。
二、查:自己复习备考中的四个问题点,即遗漏点、模糊点、薄弱点、疑难点。
三、悟:考生要注重领悟答题的思路和技巧,如现代文的作答技巧:1.读文(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找出中心句、过渡句);2.审题;3.明确答题区;4.找信息要点;5.组织答案(或筛选整合相关语句或概括归纳相关意思)。文言文,要理清人、事、理三个方面的层次。古诗鉴赏,针对不同内容,学会用相关的语言表述。
四、练:做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这是最有效的复习办法。
五、背:以识记为主的知识点如重点字词、文学常识、诗文名句、18个文言虚词、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等。
六、写:作文训练一定要进行考前“热身”,增强力度和效度。加强审题、立意、结构、语言“亮点”等专项训练。同时还要结合自身实际积累一些作文素材。
数学:抓住三点
高考命题研究专家陈元修: 一是明确考点,把握难点。有些核心内容年年必考,每年的解答题基本上都是三角函数、概率、立体几何、导数及应用题、解析几何、数列等类型的题目。预测今年选择填空题的难点在于函数性质、排列组合与立体几何,而且还要把握重点、难点,而最后两道大题一般是解析综合题、导数、数列的综合题。二是参照近几年高考的标准答案规范自己的解题格式训练,同时在解题中要优化解题思路,抓好审题练习与训练,不要犹豫和反复地想,耽误时间。三是考生在余下的一周时间内每天15:00至17:00做一套模拟试卷,以调节生物钟,从而在高考时达到最佳状态。做题训练时应该练基本方法、基本答案,不仅要注意提高综合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而且还应注意尽量避免无谓的失分。
英语:坚持练习
天津一中教师陈景花:考前一周内,考生首先应坚持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阅读练习,以保持和增强语感。其次要熟练运用语法、常用短语和惯用法的搭配,巩固词汇辨义能力。在比较几个选项时,注意各自词义相近但用法不同的地方,正确理解句子间及段落间的内在联系,相信第一感觉最准。再有,要提高解题速度,选择的练习材料要难易适中。注意对长句等复杂语言结构的解析,带着问题阅读,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最后,写作建议使用三段式结构,应做到措辞准确、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可使用适度的复合句,建议用定语、状语从句或者强调句开场,可使整体分数提高一个层次。
物理:答题技巧
南开中学教师吕万华:高考试题着重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所以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系统。不适宜再大量做题,应精选有代表性的高考常规题及新题型做适应性的训练。实验题复习实验操作技能,掌握实验设计。力学中如牛顿第二定律、能量、动量等是考查热点,电学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等也是考查热点。审题时注意关键词语及隐含条件,如遇熟题,题图似曾相识,应陈题新解;如遇陌生题,题图陌生、物理情景陌生,应新题老解。还要注意画图分析(受力图、过程分析图、等效电路图等,如遇到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题时,要能找出轨迹、找出圆心、找出半径),弄清物理过程后再着手做题。(待续)(记者韩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