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今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与往年相比,湖北具有高招资格的普通本科高校由35所增加至38所,独立学院由31所减至28所。其中,3所高校从独立学院变成独立设置的普通民办本科高校。
记者登录华中师范大学(招生办)汉口分校的网站发现,该校校名已改为汉口学院,新的校名和校徽已开始启用。教育部关于同意该校转设为汉口学院的通知挂在主页上。文件显示,汉口学院转设为本科层次的民办普通高校,由湖北省负责管理,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1.1万人。该校由此成为湖北省第一所与“母体”高校正式脱离的独立学院。
割断连接“母体”高校的“脐带”
除汉口学院外,湖北的武汉东湖学院(原武汉大学(招生办)东湖分校)、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原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也已收到教育部批复转设的具体文件,并于近期挂牌。
我国独立学院产生于1999年,一般由名牌大学和民营企业投资合办,在国家普及高等教育的浪潮中得以迅速发展。
2008年,教育部下发《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提出将于2013年完成独立学院的改革,并指出了独立学院继续作为独立学院存在、转民办高校、撤销或合并的3条“出路”。
今年4月,全国共有12所独立学院获教育部批准后与所属公立院校脱离,转制成为民办高校。今年秋季,它们将以新的校名开始招生。此时距2013年仅剩两年,以此为标志,独立学院的改革开始提速。
“独立之路”艰难充满挑战
独立学院的“独立之路”难在哪里?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副院长陶梅生说,利益需求成为独立院校“独立之路”上最大的问题根源。公办高校大多通过“品牌投入”直接从独立学院受益。以一所办学规模在1万人左右的独立学院为例,其背后的“母体”高校每年直接收益3000万元左右。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