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曾在独立学院工作多年的公办高校干部向记者透露,当初部分高校热衷举办独立学院,也是希望借收取“管理费”缓解自身办学经费的不足。经济利益使得“母体”高校不愿轻易放手,这也是独立学院走“独立之路”的一大障碍。
目前,独立学院最大的“软肋”在于教师结构的不合理,有人曾用“老的老,小的小”来形容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现状。“现在独立学院具有副教授和教授职称的教师,多是公办高校的退休教师。这一部分老教师在3至5年后,因年龄和身体原因,将会陆续退出独立学院教师岗位,届时独立学院面临的师资问题会更加突出。” 陶梅生深感忧虑。
“在自己的师资队伍还未真正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就只能依靠‘母体’校的师资,这些教师到独立学院讲课,教学内容和方法肯定是按本科一类、本科二类‘克隆’过来的,在因材施教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华中科技大学(微博)社会学系主任雷洪说。
此外,据湖北省教育厅统计,在湖北17所省属高校举办的20所独立学院中,专业与“母体”高校的雷同率超96%,有13所独立学院的专业与“母体”高校完全相同,而独立学院之间也同样存在专业趋同的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微博)教科院院长张应强表示,独立学院是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一种创新,独立学院是否能转设为民办高校,最关键的环节在于办学条件能否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普通本科高校的标准,如土地等资产是否过户到了独立学院名下,专任教师和实验实训设施等是否能够达标。办好一所独立学院并非易事,学院必须独立配备师资、教学设备、师生宿舍,投入非常大,单靠学费收入远远不够,这样也使得民营性质的独立学院陷入公益性和营利性的两难境地。
此外,“独立之路”的另一大难题是学位授予权。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不具备学位授予权,一般由所属公立院校颁发。
抓住机遇走特色发展之路
失去了名校的光环,独立学院能否挺过招生关和就业关,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肯定会受到一定影响,毕竟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结构等,用人单位并不十分清楚,而能给招生单位提供初步信息的就是一纸文凭及所在学校的知名度。”雷洪认为。
对于生源问题,中国地质大学(招生办)江城学院董事长张南红表示,独立学院近年来已经逐步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同,“独立学院招生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学校办得不好,学生自然也不会来”。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