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中国地质大学是一所在国际地球科学界享有盛誉的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该校以地球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为中国的地球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学校直属教育部,由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同建设,是首批“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下设有研究生院,在武汉和北京两地办学。学校校训为优秀校友,国务院现任总理温家宝同志题写的“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歌为《勘探队员之歌》。
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唐山交通学院,北洋大学等校地质科系合并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为学校筹备委员会主任,刘型为学校首任院长。学校位于北京学院路,是当时闻名遐迩的“八大学院”之一,1960年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文革开始后不久,受国内外形势影响,中央决定将北京十三所重点高校外迁。北京地质学院于1970年迁出北京,在湖北开始新的办学历程。学校南迁过程中历尽磨难,损失很大,一度散落在四个地区办学。在湖北兄弟高校的帮助下,于1975年定址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文革结束后,为解决学校部分知名学者因为工作需要仍然留在北京的问题,1978年经邓小平同志批准在北京恢复办学,成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及其北京研究生部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分别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总部设在武汉。1988年,学校经批准设立研究生院,是我国首批成立的三十三所研究生院之一,九五期间,学校又被确定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根据教育部文件,位于武汉的大学总部撤销,武汉和北京两个校区独立办学,教育部仍然以一个中国地质大学整体进行建设。2006年,教育部与国土资源部签署文件宣布共同建设中国地质大学。同年,学校申报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得到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中国地质大学成为国家“985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中国地质大学拥有“地质学”和“地质工程与矿产资源”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构造地质学”六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学校建设了“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矿物岩石材料开发国家专业实验室”和“超深钻探国家专业实验室”,并拥有二十余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学校有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设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个博士点,119个硕士点,100多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文,管,经,法等学科。
学校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9名两院院士,8名长江学者,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建校以来,有17名两院院士在我校任教,培养了包括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嫦娥”应用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国际地联主席张宏杰,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奥运会冠军高凌在内的大批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