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英文名称: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简称:CFAU) 是
外交部所属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外交外事、涉外
经济、
法律人才的高等学校。经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有权授予
博士、
硕士和
学士学位。
外交学院创建于1955年9月,是
周恩来总理亲自倡议,经
中共中央、
毛泽东主席批准,在
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的基础上成立的。
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曾长期兼任外交学院院长。前任院长是前中国驻
法兰西共和国大使
吴建民。现任院长是前中国驻法兰西共和国大使
赵进军 学院自创办以来一直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及历任外交部长曾多次来学院视察和指导工作。在1995年学院建院四十周年之际,
江泽民主席、
李鹏总理、
钱其琛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李岚清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学院题词,对学院寄予殷切的期望,学院师生员工受到巨大鼓舞。
外交学院以周恩来总理提出的“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十六字方针为办学思想,培养
又红又专的外交人才。学院提倡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刻苦严谨的学风,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思想政治品德上,重视对学生进行
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业务教学上,既重视基础理论课教学,又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既重视
外语水平的提高,又重视外交业务和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的掌握,达到培养
政治与业务、
汉语与外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外交学院建院四十多年来,共培养各类学生一万余人,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国家外交外事、国际问题教学研究领域的骨干力量,担任政府部长级职务的十余人,出任驻外
大使、
参赞和国内各部门司局级职务的数百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授、学者数百人。50年代和60年代学院还培养了原
苏联和
东欧国家、
朝鲜、
越南等国家的
留学生数十人,其中不少人后来担任了本国高级外交职务。
波兰现任驻华大使即为我院60年代的毕业生。
近年来,根据江泽民主席为学院所作的“立足祖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培养英才”题词精神,学院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拓宽专业方向,增设外语语种,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和办学档次及效益有了较大提高。
外交学院现有职工40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170余人,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数的44.6%,讲师约占45.2%。此外还聘请了40多位资深高级外交官和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同时聘请20余位相关专业的外国专家和教师。
外交学院的学生素质一直居于全国一流,其高考招生门槛之高在很多省份超过北大清华。男女生比例大约为一比一,且招生并不设所谓的身高或政治背景的限制。学院培养出的学生以儒雅风度,深刻活跃为特点。毕业生就业情况一直很好,而且就业方向广泛,进入外交部只是其中的一个选择。学校学习气氛十分浓厚,是汲取知识和做学问的良好场所。其中,设有中国最顶尖的外交学本科专业。
外交学院于1966年停办,86年复校,66届以前的校友在外交部所占比例非常高。86年复校后,虽然每年培养的学生数量非常之少,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代代毕业生已经逐渐在社会各个岗位显现出自己的优势,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