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R-CD3复合物的整体结构图。哈尔滨工业大学供图
在中学生物课本里,有一个我们熟悉的知识点:T细胞,是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关键细胞。
很少会有人去进一步探究:T细胞的“眼睛”是什么?在生命科学领域,T细胞受体(TCR)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为了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国内外的众多科学家探索了几十年。
前不久,哈尔滨工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以下简称哈工大)生命学院教授黄志伟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人T细胞受体-共受体复合物组装的结构基础》研究文章。这是人类世界上首次揭示人T细胞受体复合物的结构,也是中国科学家在免疫基础科学领域取得的重大原创性发现。
2012年,哈佛大学博士后黄志伟放弃了美国的工作邀请,来到哈工大。在这里,他先后破解了4个生命科学领域的世界级科学难题,还从零开始推动哈工大结构分子生物研究方向的学术建设,成为该校最年轻的学院院长。
发现人体“警察”的眼睛
“过去20年中,国际上对T细胞受体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对于T细胞受体与共受体复合物组装及信号转导结构,仍是未知状态。”黄志伟说,该项研究正回答了这一基础科学问题,揭示了T细胞受体和共受体识别、组装成功能复合物的分子机制,为开发基于T细胞受体的免疫疗法,治疗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疾病等提供了重要科学基础。
黄志伟介绍,T细胞相当于人体中的“警察”,它利用自身敏锐的判断力搜索并抓住“坏人”,而T细胞受体可以识别抗原,相当于“警察”的眼睛,分辨哪些是“坏人”,哪些是“朋友”。
“找出‘坏人’后,激活T细胞免疫反应,传到细胞内和细胞核里面,把‘坏人’清除掉。”黄志伟说。
对此,文章审稿人的评价是:“该研究工作代表了细胞适应性免疫的分子机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阐明第一个在膜上组装的T细胞受体和其CD3共受体的结构,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对T细胞识别抗原反应的激活机制的理解。”
“T细胞受体复合物结构之谜一直是世界顶级科学家们梦想解决的细胞适应性免疫学的重要科学问题,哈工大黄志伟团队对该复合物结构的解析是理解细胞适应性免疫机制的重要里程碑。”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也对该项研究给予高度评价。
越努力越幸运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黄志伟“非主流”的人生选择。2012年,黄志伟从哈佛大学来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
当时黄志伟有不少工作选择,最后之所以选择哈工大,源自他在读研时看到的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