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
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设有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形成了多学科背景、专业交叉融合的应用型学科专业集群。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教授8人,特聘教授10人,副教授、高工18人,博士25人,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杰出青年”、“闽江学者”、“省级教学名师”等省部级荣誉称号12人。全日制在校生1300余人。
学院拥有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竹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化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绿色化工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省级应用型学科、省级特色专业等十余个特色创新平台和教学资源,构建了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生态保护与环境污染治理、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化工过程与安全、材料成型加工与性能检测、工艺优化与虚拟仿真等实践创新体系,实验及科研用房面积67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3000万元。厦门大学赵玉芬院士团队在学院设立了“院士工作站”,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创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育人环境。
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及省市级各类课题130项,获得各类教学科研奖励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60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60篇,出版著作4部,获授权专利26件。学院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加盟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生物与化学工程专业协作会副理事长单位,与17家大型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战略联盟,致力于推动产教融合和协同创新,努力把学院建成“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强”的高水平应用型学院。
环境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熟悉环境领域相关基础知识,掌握环境污染控制工程设计与运营管理、清洁生产与资源循环利用、环境监测与生态修复、环境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能独立从事本专业相关技术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先进技术应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具备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较强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沟通交流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保设备运行与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工程施工技术、环境工程监理等。
就业前景:环境工程专业为“福建省高等学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是福建省应用型重点建设的学科。2017年,环境工程专业顺利通过了“IEET工程教育及科技认证”,毕业生学历受国际认可。主要面向政府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及各类环保公司等从事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环保治理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环境工程监理、环保技术开发与管理等工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四年制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化工生产的控制与管理、化工装置及流程的优化与设计、化工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的初步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化工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学反应工程、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化工工艺学、化工设计、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化工安全与环保等。
就业前景:化学工程与工艺为福建省特色专业,采取基础+模块的培养方式培养适销对路的化工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化工、轻工、资源、材料、环保、生物、食品、制药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分析测试、安全保障、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等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具备材料成型加工、工艺控制、高分子合成与配方设计、产品开发设计等基本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能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学、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聚合物共混改性、高分子材料成型设备、高分子材料助剂与配方设计、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软件应用、竹材料加工技术等。
就业前景:主要面向材料制备与评价、复合材料加工、石油化工、电子电器、建材、汽车、包装、轻纺及医药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合成、加工、应用、生产技术管理和市场开发,以及高性能材料、功能材料、光电材料等特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开发工作。
生物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工程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掌握现代生物技术与工程学的科学原理与基本知识,突出发酵工程和特色植物资源工程两大方向,具备生物产品制造与工程设计等所需的良好素质与专业能力,能在生物工程相关产业与领域胜任工程设计、研究开发、生产管理、检测分析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工程制图、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植物细胞工程、生化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生物产品分析、天然产物与功能产品开发、仪器分析、生物仿真实训等。
就业前景:主要面向生物医药、食品、农林、环保等生物工程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生物技术与产品研发、检测分析、技术管理及市场营销等工作。与有关知名企业合作“预就业班”定向签约就业。目前毕业生有10%以上的考研录取率。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知识、素质、能力等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掌握环境生态规划、生态环境评价、生态修复技术与水污染处理技术等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具备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等能力。能够在环境生态工程等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生态规划、设计、施工、生态环境评价、生态修复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生态学、城市生态规划与管理、环境生态工程原理与设计、生态监测与评价、水污染控制工程、城市生态工程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环保局、城乡规划局、国土管理局、规划设计院、环境工程公司等从事城市生态规划、环境管理、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工程设计、污染治理、环保产品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