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高校招生这出热闹大戏看起来体现出了高校对人才的渴求与尊重,如果高校心无杂念,一心只为揽才,确实值得为这些“大手笔”叫好。可惜北大清华打着架的数据又让我小肚鸡肠起来,暗想:难道这些高举金钱的高校真的为了渴求人才吗?
宣传是高校热衷重金悬赏的原动力之一
从已有的信息来看,高校似乎还没有因为高分考生是人才而达到“如饥似渴”的地步,除了虎视眈眈这些高分考生“高分”甚至“状元”这个光环外,其它的就怎么感兴趣了。这样来看,高分考生对高校的意义就绝不是招到了人才有了可培养的人才这么简单。
不可否认,中国二流高校可能培养也一流人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高分考生对二流高校并不感冒,这从二流高校年年悬赏年年落空可见一斑,可以说,考生还比号称象牙塔的高校理智得多,这很有趣。当然,高校不是傻瓜,他们即使招揽不到高分考生,也达到了目的——宣传学校,这种目的,正是高校热衷重金悬赏的原动力之一。
这是一种巧妙的营销方法,既不用真正花费几十万,却起到了用几十万才能达到的宣传效果,这样的好事高校当然比我更懂。特别是那些陪太子争状元的专科学校也加入重赏的战团,纯粹就是为了宣传!
要招的不是人才,只是人才头上的光环。
试问,那些重重有赏的高校,有多少间做好了招到这些高分考生的培养准备,如果还没有准备好,请允许我不客气地说一声,你们要招的不是人才,只是人才头上的光环。当光环消失了,重赏一事也就宣告结束,谁还理会培养这些高分考生的事!如果高校不理会他们的未来,那么这种重赏的做法就值得商榷,更希望来年不要再用这种粗俗的做法来毁了真正的人才。北大与清华用数据吹嘘招了多少状元,招了那个省的前几名考生,可是,我看不到他们是怎样培养这些状元的,这不能不让我怀疑他们晒招了多少状元的真正目的。当然,清华北大不差优秀考生,他们用不着为状元而改变教学方法。其它高校也一样,一个两个高分考生提高不了他们的学术地位,但是用高分考生来宣传学校,却完全可以达到,这样就可以维持生源的质量,不至于沦陷。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这些高校完全没必要追逐状元。
高校用重金追逐高分考生,追逐的不是人才,而是人才头上可以利用的光环!
(本文来源:网易教育论坛 作者:邵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