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校
女子中学成学生新选择
>>现状
全国仅5所
从1981年第一所公立的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率先恢复,到1996年北京市华夏女子中学创建,改革开放后,我国先后有多个省市恢复了女子中学。经历一段时期的发展、变化后,目前全国仅存的女中还有5所,分别是:北京华夏女中、上海第三女子中学、无锡第一女中、珠海女子中学、郑州女子高级中学。
“最近,我们频频在接待外省市的考察团,很多地方都有复建女中的打算,如天津第十一中学都已经尝试开设女子班,准备恢复女子中学。”北京华夏女中校长、特级教师宋立琴介绍,随着教育多元化发展,女子中学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可。
女孩在女校读书有4点别处不具备的优势:一是所受的教育是针对女孩生理、心理特点定制的,有很强的针对性;二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相比男女合校的学校,给女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三是培养女孩独立处理问题的学校氛围,让女生更自信、自我控制能力更强,对自己和家人有责任感;四是在校8小时期间,享受宁静读书的氛围,不受干扰。
>>特色
培养独立自信的女性
女校在中国经历了百余年发展历程。女校的课程从最初的以女子修身、家政、艺术等为重点,逐步过渡到符合国家素质教育要求,已经成为学生的新选择。
每个女校在课程安排上都有强烈的性别色彩。在北京华夏女中,设立的管乐、茶艺、沟通的艺术、DIY包装、民族舞蹈等选修课程深受学生们欢迎;在无锡第一女中,学校要求学生必修女子礼仪课和形体课,并对坐立走都有标准;在上海第三中学,每年都会举办“IACE女孩”评选,即选出具有独立(Independence)、能干(Ability)、关爱(Care)、优雅(Elegance)品质的女性代表。
“我们从来没有把培养淑女作为学校的目标,决定学生未来的关键还是学生自己。”宋立琴说,女子教育并非简单地增加女子课目,学校所强调的“因性施教”更侧重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研究表明,同处青春期,男孩子更加张扬,善于表现;女孩子则更加内敛、羞涩。因此,当青春期的男孩儿和女孩儿们在一起时,大多数参与、展示的机会都被男孩子抢占了,事实上造成了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在华夏女中,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之后,学生“等一等”再回答。为什么呢?因为女生和男生的心理特点不同,男生是“想到了”就回答,而女生更多是“想好了”再回答。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教学行为,让女生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安心、安静地接受新女性教育,种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种子。
根据北京华夏女中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从女校毕业的学生更自信、能力整体明显高于同年龄一般水平,且更被周围同学或同事所接受和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