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为何收效不大
暑期“溺亡”事件的频发,早就引起了有关部门重视,他们专门针对此事进行了多年的安全防范宣传教育,但为何事件还是频频发生呢?
从乌鲁木齐市众多学校的情况看,每周都有一节安全教育课,老师也常在课堂上讲消防、溺水等安全教育内容。许多学校还专门安排进行安全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这从采访许多中小学生就可以得知,这种教育一直都在进行。但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由于受到场地、专业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学校在开展安全教育时主要是靠书本、报纸的相关报道作为教案,警示学生。
乌鲁木齐市第十三小学的一位同学就说:“书本上讲得挺吓人的,但有时候也挺好奇的,是不是真的这么危险?”因为没有真正去试过,他们总觉得这是大人在吓唬他们,所以对这类危险并不能感同身受。
乌鲁木齐市第59中学位于城郊,学校周边有3个水库,都曾发生过学生溺水事件。对此,学校曾多次对学生进行警示安全教育,却激起了一些孩子的好奇心。后来他们改变教育方法,将发生在学校的事件编成教案,一一讲解给学生,这才让学生意识到危险就在自己的身边。但学校管理者也承认,安全教育做得再好,也不能完全避免意外的发生,因为安全教育仅靠学校一方是不行的,家长的家庭安全教育也是预防此类事件发生的关键。
在近期发生的“溺亡”事件中,多数家长都表示自己忙,没有时间看着孩子,或者只是以为孩子出去玩一会儿,并没有料想到这样的结果。对安全教育,他们大多采取吓唬警告为主,很少有家长能细心地为孩子讲解为什么不遵守安全规则,会出现有生命危险的严重后果。
学校和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时,大多只停留在“水深危险”的初级阶段。而事实证明,叮嘱管教、吓唬管教都绑不住孩子好奇的内心,当危险真正发生时,孩子们缺乏自我保护,也是让这类事件频频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