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入问题本质,挖掘根本致因
(一)高校毕业生方面
由于当今社会经济高速的发展,同时,企业对人才的门槛要求也尤为突出,然而大学生自身在校表现并未全面综合自身发展要求去适应相关能力锻炼的环境,因为大学生除了对主修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之外,课外素质能力拓展也属于其精通的一方面。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据2007届吉首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某毕业生表示,他至今仍未找到一份工作的原因是其当初高考志愿录取时被调剂到了这个他不乐意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对于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全属表面应付,一直只以大学取得毕业证为在大学四年的期待,对于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与此同时,毕业生的求职心理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高薪”“高职位”的就业思想在大部分求职者心中差不多已根生蒂固。当然,“君子取财,有道而得”,但没有基层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就想直奔高阶管理层,这完全违背了职场中的常规运行秩序。像这样“眼高手低”“自以为是”的行事作风更是对职场人员工作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二) 学校专业职业教育方面
对于以实践操作能力为主的诸类专业教育课程,校方的教育教学工作配合的不到位也或多或少地对高校毕业生在今后职场中的发挥有所负面影响。据湖南农业大学2009届动物医学专业刘同学表示,在生理解剖实验课上,由于实验器材的缺乏,以致不能让每位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实践,所谓“熟能生巧”。然而,这种以实验为中心的科学教程缺乏了其特有的内在教学方法,传统的说教式讲学并不会真正让学生亲身体味到学生所修专业与今后职业发展的密切联系。毕竟,理论不能完全覆盖实践,更重要的是“实践出真知”。
(三)企业单位用人方面
时代的日益进步,各行各业的事业单位也崛地而起,为了适应当前快速的发展潮流,各企业用人单位对各自的经济商品或服务都有极高的衡量标准,严重地提高了企业的用人门槛,对优秀人才的需求更是如饥似渴,对于这一方面,公司的招才纳贤的行为无可厚非,可另一方面,这无不拉大了企业间的距离,单从企业角度来说这是无比正常的,但对应职者而言,也无非拉大了求职者的应职心理差距,从而导致求职者“去拔尖的公司没能耐,去一般公司觉得屈才”不健康的求职心理。
(四)社会方面
犹记得前几年的“金融危机”,这种社会经济内部无法调节的社会经济动荡给了近几年企业用人这一方面的重重一棒,许多企业单位都为了减少财务亏损,大量裁员,精简单位工作人员,有的企业甚至一蹶不振,更别说新进一批求职者,减少社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五)国家政策方面
国家政策方面对大学毕业生有着密切关系,就当前律师行业的“律师京籍调整实施方案”,教师职业待遇的稳步提高及2009年全国兽医职业资格认证等国家规定,该类制度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也鼓励着大学毕业生这一批求职者尽早踏上职业道路,并协调各行业的发展模式,优化国家大学生就业结构。
鉴于结合以上各方面存在的缺陷,深入分析问题本质,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这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便缓解当前整体严重性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