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爽吧?一点作业也没有!”每当有人这样说时,我只能无奈又痛苦地回答:“爽,爽……”那时,高考成绩还没出来。按理说,在盖棺论定之前,尚有回旋和幻想余地。可是对我来说,只有各种猜测、怀疑、恐惧。
2012年的高考,实在算不上一场惨烈战斗。语文作文我写的是拿破仑,用的是五段三分四环节的“高中作文标准”。结果我既没有打一场像奥斯特里茨会战那样的大胜仗,也没有遭遇滑铁卢那样的惨败然而,预感中一个极平凡的分数,却在一进入暑期就威慑着我。
左手刚想拿起《拿破仑传》,右脑马上跳出提问:“你的高考作文没写偏题吧?”右手刚操起鼠标,左脑立即提出警告:“你的数学卷子答完了吗,背面有漏题吗?”
高考结束当天,全班人涌入饭店“高考算神马!饮下这3大碗酒,高考就由老虎变成了病猫,任我乱棍打死!”话虽豪爽,我内心却做好了被“病猫”吃掉的准备。
在成绩出来之前,我所谓的暑假生活纪录就只有纠结、抓狂和担忧。
“高考成绩于今日22时后可以查询。”这句话赫然跳上网页头条,而现在是21时57分。我故作镇定地站起身,把父母赶出书房,房门加锁,坐在电脑前,静静等待那比3年还长的3分钟。这时,门外隐约传来对话
“看来就是二本了……”
“二本也有好学校、好专业吧?”
那晚,我一夜未眠。我怀疑这一切都是在做梦,梦醒时发现自己倒在高考考场上。站在3年来一直不屑的本地任何一所一本学校面前,自己瞬间变成了丐帮一员……
一本厚厚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琳琅满目的学校与专业。我想去绍兴的W学院绍兴曾经走出鲁迅。爸妈一口否决挂“学院”尾巴的,师资力量大多不咋地!我想去黑龙江的H大学面对从未见过的冬日雪景。奶奶一声长叹那地方太遥远了!我还想去广东的B大学Z分校广东经济发达,观念超前。老师善意提醒这学校的名字一听就给人一种三本院校的感觉!
高考志愿填报家庭会议经各方深入探讨并交换意见,最终在妥协基础上达成大家都能接受的“共识”。
开始录取的当天,查询回复短信在我眼前化为一个山大的“惊叹号”“准考证号XXXXXXX,您的志愿未投档”!
我瘫坐在沙发上,痛苦地回想3年来的努力、欢笑、激情,它们即将化成流水,永远无法收复……
两天后的清晨,清脆的手机铃声将我催醒“我是G大学招生办工作人员,您的档案投至我校,我来征求您关于专业选择的意见。”
瞬间,阳光射入……
这就是我一个高三学生的暑期生活。绝望与希望相伴,消沉与兴奋交织。沉重的心理负担是一副卸不掉的担子。但我更愿意相信,沉浸在紧张中,揣测着高考与高中三年的意义,并不是一种浪费,反而是一种对自己即将逝去的幼稚年华的再体验。暑期里,我仿佛又经历了一次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