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
凝聚高层次海归人才
“今天,我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我将继续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创新,做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不久前,南科大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孙大陟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成为南科大第一位获得上级批准火线入党的党员。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孙大陟研制出适用于护目镜的防雾消毒产品,半个月内累计捐赠超过100万份支援战“疫”一线单位,充分展现其忠诚与担当。
“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应该成为南科大做好下一阶段党建工作的鲜明立场和态度。”郭雨蓉说,党员队伍应有“舍我其谁”的担当,成为推动南科大发展最坚定的核心力量。
截至目前,南科大已签约引进各类教师981人,教学科研系列教师9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经验,6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工作或学习的经历,师资队伍中高层次人才占比超过40%。
针对“海归”高层次人才,如何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
2020年南科大党委以“基层党建创优年”为主线,坚持价值导向,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领,加强对“海归高知”的吸纳。
“回国后不久,我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作为党员,我们有责任身体力行,做好本职工作。”南科大生物系副教授姬生健是理学院书记项目2020年度“双优”培育计划的5名入选者之一,他也是南科大最早培养入党、并担任党务干部的高层次人才。
南科大积极发展高层次人才入党,鼓励出国前的党员“海归”高层次人才恢复党籍;同时,吸纳高层次人才教师党员参与党务工作,在学科建设中培养党员和发展党组织的力量,并邀请高层次人才中非党员教师参加党支部活动等。学校不断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加强人才政策研究,推进人才政策落地落细,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制定兼具国际化视野与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发展规划。
南科大“海归高知”多,高层次人才多,学校党委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加强对党外人士的政治引领和吸纳。学校党委实施党委委员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目前24名党委委员、纪委委员联系服务获国家级人才项目专家98名。近年来学校向省市推荐了近100名代表性强的党外知识分子到政协及社会团体任职,引领海归高层次人才积极建言献策,为深圳“双区建设”作贡献。
▶▷机制创新
实现与业务双融双促
“基层党组织是坚强的战斗堡垒。”郭雨蓉说,“为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组织力,我们将党支部建在课题组等教学科研一线单位。”
近年来,南科大积极推动基层党建与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深度融合,鼓励基层党组织自主探路创新“党建+教学”“党建+科研”“党建+业务”等工作内容。学校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双带头人”工程,目前教师党支部书记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者博士学位的比例达96.1%。理学院实施教研系列教授“双优培育计划”,支持1人获评国家“优青”,1人在顶级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论文。
激活基层党建的“神经末梢”,南科大涌现出一批特色基层党组织。理学院生物系党总支创新党组织设置,将党支部建在课题组,由课题组内的教授党员或者院系领导班子党员成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以党建带动学科建设,助力省市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申报、建设工作,推动学校高水平学科和学位点申报工作,有效解决“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为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提供良好的政治保障和组织支撑。
2018年以来,南科大新成立74个党组织,包括5个二级党委(党工委)、9个党总支和60个党支部。党支部向基层末梢延伸,在部分院系重组细分若干个科研课题组党支部,做到应建尽建、动态优化,更好地促进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
近年来,南科大高水平建设了一批重大科研平台,获批建设各级各类科研平台58个,包括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9个。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杰曼诺夫数学中心、斯发基斯可信自主系统研究院成为深圳市批复建设的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为深圳市批复建设的十大基础研究机构。
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党支部目前共有党员35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党员人数占研究院全职人员人数的31%。理学院化学系党总支等按照导师结构与研究方向,将原有党支部重组细分为10个科研课题组党支部,更契合高校教学科研与党建融合发展的要求。
南科大创新结对共建形式,鼓励“走出去”,与兄弟院校、企业、社区、园区党支部加强产学研交流合作,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加大人才和知识资源流动力度,提高党员师生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增强服务本领。
“工学院8个党支部与学校附近的智园企业党支部成功结对,双方进行更紧密深入的联系,将党建互助互进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南科大工学院党委书记、讲席教授汪宏介绍,借助结对平台,工学院搭建了高校科研人员、企业技术骨干交流互助平台,不仅举办15场专家走进园区的讲座,还将助力园区高新企业技术攻关;而园区企业也将为南科大师生提供教学实践基地。
南科大以创知推动创新,创新带动创业的科研工作大格局正在形成,正在国内外的学术领域发挥越来越突出的影响力,以一流学术成果推动一流大学建设。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