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
打造“三大圈层”思政新体系
“我的父亲、辅导员及很多老师都是党员,他们身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坚定了我入党的决心。”获得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等8所国际知名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博士录取通知的毕业生张兆旭,自称是热衷学生工作的软件工程界学术“后浪”,“来到南科大,改变了我人生的整个轨迹。”张兆旭表示,南科大的人才培养模式,让他早早接触科研并确定未来发展方向。“我出国深造目的是回来建设祖国。当代青年身上担负着建设祖国的使命,我们应当将自我成长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科技报国,是南科大师生家国情怀的真挚体现。今年,南科大学子升学、就业质量稳步攀升。截至目前,2020年900余名本科毕业生中,近95%的学生已明确毕业升学去向,其中28%毕业生获得就业录取,65%毕业生获得国内外升学录取,境外自主升学比例近35%,毕业生受到世界知名高校、企业的青睐。
南科大党委副书记李凤亮说,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将自身特色和优势转化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动力和能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综合素养、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在今年抗击疫情关键时候,南科大推出春季学期“云端第一课”,近9000名师生同时在线观看了课程。郭雨蓉、陈十一及专家学者围绕“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抗击疫情守望胜利”的主题先后开讲,成为凝聚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正能量。
建校以来,南科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从整体上规划,打造新型育人体系,积极探索构建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形成核心圈层、支撑圈层、协同圈层“三大圈层”协同配合的育人效应。
核心圈层即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解决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的问题;支撑圈层由实践课程、特色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构成,目的在于突出实践育人途径,挖掘课程育人功能;协同圈层即“强国修身”校园主题教育实践,旨在通过“爱国上进”“责任坚毅”“崇礼尚美”系列活动,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
“两年参军经历磨砺了我的意志,使我勇于担当,是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未来我一定要培养过硬本领,更好地服务国家。”南科大2020届毕业生赵见深在校时报名入伍,在军营奋力挥洒青春汗水,退伍后返校积极学习,获得世界名校深造录取通知书。
“只要对教育怀揣热情,在乡村小学也能放飞青春梦想。”南科大2018届毕业生唐诗语毕业后积极投身支教,在梅州市三河镇梓里学校担任小学老师,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帮助乡村孩子获得更满意的教育。
■师生风采
海归教授:科技抗疫火线入党
孙大陟是南科大第一位火线入党的党员。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看新闻时得知,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护目镜上常有雾气,容易遮挡视线影响救治病人。“我们当时正在研究一款汽车防护产品,直觉告诉我,改良后可以用到护目镜上,帮助医护人员。”
他第一时间回到实验室带领团队紧急攻关,用3天时间改良研制出适用于护目镜的防雾消毒湿巾,简单擦拭就可以保证护目镜镜片长时间不起雾,还能有效消杀病菌。产品研发出来后,南科大紧急协调迅速组织扩大生产线,半个月内累计捐赠超过100万片防雾酒精湿巾,支援深圳、武汉、黄冈等地新冠肺炎战“疫”一线单位。
南科大不断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在关键时刻基层党组织如同战斗堡垒,将组织力转化为战斗力。
南科大的教授团队,纷纷投身科研战“疫”。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程鑫教授带领团队研发桌面型高效灭菌消毒设备;未来网络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牵头研发新冠病毒传播示踪与预警系统;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宋轩团队研发出新冠病毒传播建模预测和模拟推演平台,为有关部门制定不同的隔离和公共防疫政策(如封闭特定城市区域或道路)提供参考;机械与能源工程系助理教授王宏强课题组研制出首款便携式咽拭子采集智能机器人,可应用于新冠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等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咽拭子样本采集工作,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高层次人才积极进行科学研究,打响一场与疫情搏击的“科技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南科大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奋战在一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