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我们正在经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一场席卷世界的大变革,新的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代一些职业,缺少技术含量的机械工作已经被机器取代,越来越多的传统上依靠专业技术的职业也可能会逐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有研究指出,现代一个学科专业的知识体系,每几年就会更新一次。在离开校园后的几年内,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就会淘汰一半以上,而理工科的知识变化和替代性更快。面对这种变化趋势,终身学习才是一个人永久的通行证,才能让我们每个人能够从容应对未来变化。
第三,愿你始终敢于担当,拥有一个应对变化的“压舱石”。
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只有敢于担当,勇于磨砺自己,才能劈波斩浪,不惧惊涛骇浪。
华南理工大学在百年办学的历史中,始终坚持与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华工校友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为人民和祖国奉献、为幸福生活奋斗,涌现出“红色甲工”英雄群体、“家电三巨头”产业骄子等一大批杰出代表。创新班同学和国内外众多团队竞逐“藏族高原适应性基因机制探索”这一重要课题。竞争的过程非常激烈,甚至有些残酷,不断有人退出。金鑫团队率先取得结果,金鑫也成为建校以来第一个《Science》学生第一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富有“家国情怀、世界视野”的同学,勇于担负起时代的使命,走向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走向基层和祖国需要的地方,选择同人民一起奋斗,同人民一起前进,同人民一起实现梦想。
同学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当代青年更大的担当和更大的作为。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积极投身于伟大的事业当中去,勇做行动派和实干家,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以改革的勇气和创新的精神,到全球竞争之中去搏击,创造不负时代的璀璨人生。
回望时光,指尖流沙。只有当你离开了,才会怀念。纵有再多的不舍,也要在这个夏日里送别。我以一首小诗送给大家,以寄托此刻的心情,舒婷的《赠别》。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