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智育星火 匠心卓创”实践队奔赴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峡口小学,正式开启了为期十二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此次实践旨在通过工程特色课程、实地调研等形式,将高校学子的智慧与创新活力注入乡村教育,探索科学教育赋能新范式与工匠文化传承的新路径。
实践展新篇:队伍安全培训及破冰团辅
6月30日,峡口小学副校长邱秋秋以“安全无小事”为主题开展校园安全培训,涵盖门禁管理、食堂就餐规范以及影像资料留存等方面,为实践活动筑牢全程安全防线。随后,破冰团辅活动在录播教室拉开帷幕。带队老师朱寅宾、李峰分别从安全事项和未来工作展望两方面发表了讲话,为队员们日后的实践指明清晰的前行路线。实践队员们通过游戏打破了彼此之间的陌生感,进一步拉近了距离。
匠心传艺韵:“鲁班工坊”系列课程启幕
7月1日至2日,实践队于峡口小学匠心打造的“鲁班工坊”系列课程正式拉开帷幕。首日,队员们通过讲解与演示,带领学生认识梁、柱、枋等古建构件,并引导大家分组制作“抬梁”结构模型,锻炼动手能力与协作精神;次日课堂上,学生们依托前日经验,制作《清明上河图》中的“开封虹桥”,在反复拆解拼合中感悟古建筑智慧。在场学生感叹道:“我们觉得这个过程特别好玩儿!”“因为这种编木结构是一环扣一环的,为了让这座桥更加牢固,我们要反复打磨,不能放弃。”这种打破传统边界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千年匠艺在少年手中重焕生机,更将“从做中学”的理念深植心田,师生共同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匠心传承。
调研正当时:长山源村实地调研走访
7月3日,实践队深入江郎山南麓的长山源村,在村支书柴树林的带领下,实地调研“山海协作”框架下的教育赋能成果。队员们先后走访了党群服务中心、“乡村大脑”数字系统、3D墙绘教育基地及峡谷漂流产业,见证了村庄从“生态黑村”到“桃花源”的蜕变。当地村委积极结合江山市政府“1+N”教育政策,充分利用五村合并整合的文化底蕴优势,将本地特色转化为教育资源,有效激发了村民责任意识与实践能力,切实推动了“教育共富”,为实践队调研提供了乡村教育振兴的鲜活样本。
接下来,实践队将继续依托学校的大力支持与团队的紧密协作,进一步深入峡口小学、长山源村等实践阵地,从深耕匠心智育的创新探索,到深入乡村教育一线的实地探访,团队将以扎实行动推动城乡教育资源流动与共享,用知行合一的躬身实践,诠释新时代高校青年的责任担当,为绘就教育共富的美好图景贡献青春力量!